任文彪、李聪聪演奏《新疆之春》
为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推进“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到公共艺术教育课内课外一起抓的原则。近日,艺术教育中心组织部分爱好音乐的同学前往青岛社会福利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青岛空军干休所,进行慰问演出联欢活动,用音乐送去温暖和欢乐。
慰问期间,同学们不但进行乐器演奏,还与孤寡老人和部队官兵交流座谈,并帮助老人打扫卫生,送去慰问品。活动不仅使孤寡老人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敬老爱老”的优良品质,还拓展了艺术教育的空间,延伸了课堂。
据悉,此次参加慰问演出的同学都是来海大后才学习乐器的,演出期间记者参访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任文彪同学。任文彪说,他是一个从农村来的学生,从小没有接触和学习音乐的机会,从大二开始选修由陈林老师开设的“小提琴演奏艺术”课,开始接触和学习小提琴,现在非常热爱小提琴,学习之余的练琴成为生活中有益的调节,影响了大学期间身心的发展,提高了审美情趣,希望学校今后能够为普通学生提供练琴的场所就更好了。
在慰问演出的间歇,记者就有关艺术教育的某些问题采访了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陈林老师。
记者:陈老师,您好!目前高校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与专业艺术教育有什么区别?
陈林: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教学是按专业进行的。因此,“艺术教育”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艺术专业的教育,另一种是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目前,教育部要求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主要不是艺术专业而是非艺术专业的艺术教育。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所设的各种类型的专业,有自然科学的,有社会科学的,不论什么专业,都要开设有关的艺术课程,进行艺术教育。这是美育的必需,是全面素质教育所不可缺少的。
记者:那么,现在一提“素质教育”,有人便理解为“艺术教育”。这是为什么?
陈林:这是一种误解。对于非艺术专业来说,艺术教育当然是一种素质教育,然而不能说素质教育就是艺术教育。事实上每个专业、每门课都是全面素质的一部分。人们之所以这样联想,是因为在这之前艺术教育被淡漠了,使教育失去了平衡。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强调一下艺术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在素质教育和艺术教育之间划等号。如果两者等同,岂不意味着艺术院校学艺术的大学生素质最高了。事实上艺术院校在提高全面素质方面是很差的。由于过分强调了技巧的练习,放松了理论的修养,对文史、外语等都不关心。艺术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每年的应考者大多数是因为外语和基本知识的不足而落选。这种情况,正说明素质教育的失衡,不是在艺术本身,而是其它方面。
文:张盟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