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毕业生毕业在即,中国海洋大学日前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全校各单位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举全校之力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海大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是学校精英教育最终实现的重要环节,中国海洋大学各有关单位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努力把每一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全校各有关单位通力配合、全员参与,主动出击,大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全方位的指导服务,努力探索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的水平。同时,各有关单位大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就业市场提供的机会办好学校的招聘活动,充分汇聚各方岗位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中国海洋大学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原则,根据就业情况确定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招生-教学-就业的良性循环,从而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用自身的实力和用人单位共建交流平台,开拓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情况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学校把就业情况作为确定近几来年专业设置、专业招生规模的重要依据,这使得中国海洋大学各专业毕业生和社会需求基本吻合,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六年超过90%。
金色六月 海大学子顺利毕业
海大学子经过四年的文化熏陶,汲取了丰富的知识,为走上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大培养了一代代创新研究型人才,学校以先进仪器装备为平台的实验室和资源丰富的图书馆,让学生得以接触顶级设备、融入科研环境、开展创新研究;灵动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专长选择或改变专业方向,自由地学习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扎实有效的国际合作使学生的视野大大扩展……每年六月,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出校门……
【点击】青岛晚报:“出炉”
建设交流平台 促进毕业生就业
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努力按照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建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联合多所驻青高校举办了多场供需见面洽谈会,为毕业生赢得了更多的就业信息。各院(系)及与学生工作相关部门宣传、推介学校毕业生,收集用人单位信息,邀请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拓宽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并且完善了以校园为主体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建设,注重行业特色和区域特色相结合,以专场招聘会和综合类双选会互为补充,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能力,建立了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校园招聘新模式。无论是“双选”会还是专场招聘会,都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就业形势。这种“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为中心,以就业指导和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为重点,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指导思想使海大“走出去,引进来”,拓宽了就业渠道。

【点击】青岛传媒网:中国海洋大学主办的年后首场高校专场招聘会举行
【点击】中央政府门户网:第五届全国海洋类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青岛召开
【点击】青岛新闻网:海大师生收看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
【点击】半岛网:海洋人才热单位进校抢
【点击】海大为毕业生就业搭好“戏台”
追随时代步伐 实现多方位就业
中国海洋大学采取鼓励创业的政策,各院(系)、相关部门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积极宣传学校校友中的创业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传达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利用学校作为山东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的有利条件,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积极与企业广泛合作建立创业基地,推动学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努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这样,海大出现了一位位创业成功的学生模范。
【点击】海大等高校毕业生志愿者西部写华章
编者按:
金融危机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难度,但这不是根本因素。中国海洋大学着眼于现实情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眼长远,“跳出就业看就业”,把工作的着力点落在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落在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上。引领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努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编辑:新闻中心资料室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