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想方设法”让大学生村官有作为

作者:冯英华 张静来源:中国新闻网5月13日发布时间:2009-05-14

字体:

“我来这里工作快一年的时间了,镇上为我们开展工作营造了很多有利条件,让我们在这里有了用武之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尽己所能服务村民。”在近日举行的大学生村干部座谈会上,大学生村官范明如是说。近一年来,滕州西岗镇在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和使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围绕“培、用、管、”三个环节,在“留得住”上动脑筋、“管得活”上想办法、“用得好”上下功夫,为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搭建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做好“培”字文章,促进大学生村官角色转变。欲善其事,必利其器,该镇首先从抓“细节”,促工作安心入手。镇领导经常与大学生村官谈心交流,指导工作方法,增强工作信心,获得认同感。各村居都为大学生村官安排了办公场所,配备了办公设施,有的还配备了电脑、摩托车,极大地方便了其工作开展,使大学生实现了从同学到同志的转变、从校园到农村的转变。抓“培训”,促能力提高。该镇出台了年轻干部曙光成长政策,把大学生村官培训纳入年轻干部培养范畴,做到大学生村官与机关年轻干部同步培养、同步提高。先后组织大学生村官到三元朱、南山、西霞口等地区学习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使他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大学生程明东在寿光三元朱村参观回来后,引导东刘仙村合理流转土地,并且吃住在工地,短短一个月就建设新型无支架蔬菜大棚25架,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做好“用”字文章,搭建大学生村官施才平台。根据大学生专业特长和村居实际,该镇把他们分配到最需要的村居,找准工作突破口,发挥一己之长,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刘鹏飞,担任南王庄主任助理后,积极推广采煤塌陷坑网箱养鱼50亩,年收益可达45万余元,被村民亲切的称为“鱼专家”。大学生范明任后寨居主任助理后,发挥法律专业特长,建立了法律服务室、开通了法律服务热线,创办了法律服务网站,无偿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先后解答咨询350余起,成功调节矛盾纠纷76起,帮助诉讼成功案例8例。该镇还注重培养大学生村官的创新思维。大学生村官聂智超利用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在所在村内幼儿园开设了“趣味英语”课堂,受到广泛欢迎。丁堂村是该镇远近闻名的苇箔加工专业村,大学生村官杨磊到村工作后,提出了划定区域集中加工、成立专业销售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的建议,被村两委采纳后,一举打开了销路,人均增收近1000元。

为确保大学生村官发挥应有作用,该镇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让大学生村官参与村级领导班子分工,分管或协管若干项实质性工作,避免助而不理。党委结合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分工,制定目标考核细则,与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考核成绩将记入个人档案,实现了“三个一样”,即:同村干部一样明确责任、一样管理考核、一样严格奖惩。

建立了轮岗锻炼制度。坚持“到村工作为主,多岗锻炼为辅”的原则,该镇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双向交流动态管理。目前,12名大学生已经全部轮岗2遍。温堂村大学生村官孙崇文借调到宣传科后,很快适应工作环境,目前在省、市媒体发表稿件80余篇,迅速成长为该镇宣传战线上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张浩在调研中发现,该镇很多村采煤塌陷地补偿款均衡分给农户、没有有效利用,针对这一现状,他大胆提出了集中财力办大事,用于村级上项目、办企业,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建议,为村居经济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寄予事业是最大的关心、给予舞台是最大的支持”。西岗镇大力推行的以村为主、机关挂职、多岗锻炼的培养模式,正在使大学生村官思想上扎根、工作上深入、能力上得到提高,该镇的大学生村官正在积极投身创业,千方百计发展农村经济,他们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也必将大有作为。

记者:冯英华 张静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