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我国的主题。从全人类的角度看,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从我国的特殊国情看,发展则是一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在十七大做出的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发展对世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也不断增大。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从当代世界格局来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加强战略思维,不断提高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发展观问题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党中央对开展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决定先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开。当前,试点工作已经开始,正在扎实推进。开展这项活动,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促进教育事业新发展
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当前我国已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今后的目标是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新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面对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作出新的贡献。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要求。故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谋划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实现高校建设新目标
紧密联系教育实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坚决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按照中央的安排和部署,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的时间,自上而下地分三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国务院侨办和中国科学院所属的90所高校作为第二批活动单位,应于2009年3月和9月启动学习实践活动。
【点击】人民网:90所部属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体进展顺利
中国海洋大学作为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继教育部召开部署高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及部署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培训班后,即多次召开校党委常委会,确定了学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和工作机构,成立领导活动小组;本着目标化、具体化、责任化的原则,针对学校要研究解决的重点问题,制订领导调研工作方案,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设置意见建议箱等方式进行调研工作,旨在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在实处、收到实效。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于志刚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各工作小组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中央对高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迅速启动相关工作,精心组织,抓住重点,突出主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目前,中国海洋大学已制订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两个根本问题,以“科学发展蓄势期远谋海济国建设名校”为学习实践活动载体进行的校领导调研工作。结合学校战略发展、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谐校园建设和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国海洋大学领导活动小组将针对“学校科学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学校科学发展中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和谐校园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等课题进行专题调研。
【点击】人民网:中国海洋大学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展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造就社会主义新人才
胡锦涛同志曾强调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力。”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关系着中华民族现在和未来的素质。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中国海洋大学各院系已启动全校范围内的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要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头脑,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牢掌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对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推动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时代洪流中去,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后记
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指出,树立和落实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全面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发展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从恢复到发展,从侧重基础研究发展到面向经济社会建设各个领域。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后,高校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功能,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和强大的知识贡献。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始终坚持将持续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事业发展的动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学科齐全、科技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具有开展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已成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主力军。
【点击】青岛新闻网:中国海洋大学改革开放30年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新闻链接】
科学发展观(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elopment):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大会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胡锦涛表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文/编辑:新闻中心资料室 部分资料来源于互联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