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家教市场

作者:代丹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9-04-02

字体:

一份突兀的空白,一种迷失的方向,生存于法律罅隙间、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家教市场已成为法律论坛的新话题。



生存于罅隙,游走于边缘


面对中介

 

一块牌子、一个板凳、手捧一本书,牌子上写着"家教"二字,这是假期中的大学生在街头所展现的特有"景观"。但越来越多的人不敢相信中介的现状却使我们产生疑问: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大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家教工作吗?

   
小杨是南京某学院大二学生,本想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赚点零用钱,却不料被中介所骗:一个月前,杨同学在怡景花园13号注意到有家名为“南师(联合)家教”的中介机构。对方称每人只要交纳70元中介费,即可获得家教信息,并再三声明保证待遇直至双方满意为止。小杨见状便不假思索地交了钱。此后近半个月内,杨同学多次与该中介联系,每次答复均是“暂无信息”。前两天特地赶过去查看,却见大门紧锁,无人办公。

 



中介闭门谢客,学生维权何去何从?

 

如今在校大学生做兼职已不是个例。其中多数大学生更倾向于做家教,工程学院工程管理2008级吴伟说:“家教工作相对更稳定,挣的钱比较多且工作时间固定,还可以利用所学知识。”但纵观家教市场,尽管市场庞大,但因为没有具体的法律来规范,呈现出一派杂乱无章的景象,实在让人怵目惊心。吴伟说:“我已经做过两份家教,都是通过同学介绍的,不敢通过中介找,因为如果通过中介找不到工作,押金也就很可能不会退还,而且现在也没有相关法律来约束,所以只能通过身边的人介绍。”采访中,很多曾经做过家教的同学也表示不敢相信中介。

 

追本溯源

家教市场的现状究竟如何?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人不敢相信家教中介?记者对青岛家教协会会长、工程学院工程管理2008级刑召俊进行采访。


观海听涛
:你认为目前家教市场现状如何?

邢召俊:现在家教市场很乱,缺乏相关法律规范。很多家教中介以盈利为目的,骗取大学生的钱财,因此很多同学不敢相信中介。


观海听涛
:那你认为目前家教中介存在那些问题?

邢召俊:很多家教中介并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属于非法经营;而且家教兼职也属于社会实践,但中介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家教证明。另外,家教中介活动失败后,中介机构不予全额退款;与此同时,中介在介绍工作时隐瞒信息,使兼职家教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僧多粥少”又何以遴选优劣?

 

    勤工助学的大学生遭受侵权的情况严峻:大部分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且时常拖欠;超时工作严重;扣押现金或证件;不良中介诈骗;工伤事故的风险。造成大学生屡遭侵权背后的无奈原因:法律保障的空白;缺乏有效的监管、维权机制。

 

家教中介又会对于相关问题做出怎样的回答?笔者对青岛家教网的负责人于京民进行了采访。
 

观海听涛:如果有兼职意向的同学通过贵机构寻找一份兼职工作,中途失败会不会退还押金?

于京民:会的,我们会考虑退还一部分钱,但具体数额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至于全退那是不可能的。

 

观海听涛:如果家教在工作中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涉及法律纠纷,贵机构会采取什么措施?

于京民:我们会帮忙调解,但是不可能去承担法律责任,没有任何法律规定中介必须承担责任,我们只是负责介绍工作。

 

法政学院合同法课程教师刘晓雯对记者说:“如果兼职人员与青岛家教网签订合同,加入家教网,在兼职人员与中介间就建立了雇佣关系。如果家教权益受到侵害,中介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从刘晓雯老师的分析中可以看到:青岛家教网负责人在推脱责任!青岛家教网作为青岛市市内比较有影响力的中介机构都尚且如此,那些没有营业执照、滥竽充数的小型中介机构能给附带多少权益保障就更难以想象了。

 

经采访发现,大学生兼职时权益受到侵权的事件频发,不仅由于市场缺乏必要规范,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也是导致此类事件的重要原因。

 

 

信息爆炸,难辨真伪

 

     北京一位欲应聘当家教的法律系女大学生被惨忍杀害。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以聘请家教为名,实为满足私欲的孙业涛,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辽宁农民孙业涛以名为“张良”的假身份证和名片通过中介公司聘请家教王同学,家教完当王准备离开时,孙业涛拉住王,王奋力反抗并大声呼救,孙恐行为败露,用绳索勒王的颈部致王机械性窒息死亡。次日,孙业涛将尸体部分肢解后藏匿,后被公安机关查获归案。

学子意识

 

对于家教市场的现状,海大学子的维权意识如何,笔者带着疑问进行了采访。

观海听涛如果你在做家教兼职时权益受到侵害,你会怎么办?

计算机2007级张文超一直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没想过。

海洋技术2005级江源一般不会存在那种情况,如果真的发生那种情况应该可以应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

计算机2008级孙雷没想过,觉得侵害离我很远。

物理学2008级刘霏霏如果被中介骗,我一定找到中介把钱要回来,要不然我会将他们告上法庭。

 

经采访发现,很多海大学子维权意识淡薄,或许侵权的事在我们身边未曾发生,但我们也应该防患于未然。上述女大学生的遭遇足以让人深有感触,一个人受害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更多人面临受害的威胁,为此社会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法律的呼声越来越高。

 


如此中介


社会呼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道兴说:“政府应该把家教这种非正规打工、短期工、临时工纳入劳动保障部门管辖范围内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

 

青岛家教协会会长邢召俊说:“我们迫切希望政府马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们已经和青岛市教育局相关人士取得联系,家教市场问题已经得到重视。我们正在努力使国家教育局也对此问题产生重视。我相信以后政府一定会制定相关法律。”

 

法政学院刘晓雯老师说:“现在市场上各类中介鱼龙混杂,政府很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依现在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借助社会舆论的作用来使政府重视此问题,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界人士则提醒,大学生从事家教,主要负责陪伴孩子游戏和学习。对于一些额外要求,大学生与家长达成的协议大多属于“口头约定”。目前,并没有针对大学生兼职工作的特定法律,大学生家教活动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大学生更需要懂得自我保护,对于超额的任务,完全可以拒绝。同时,各中介公司也应该尽快建立一整套严密有效的保障体系,确保大学生家教者的切身利益。

 

自我保护

 

在现在情况下,从事兼职工作的同学们更应该学会自我保护。面对中介的宣传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为高额报酬所诱惑,认真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谨防上当受骗。整顿家教市场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作为一名家教,一旦发现问题应该立即与相应部门联系,将不法中介予以取缔。另外,家教还可以结合自身经历积极为政府提出相关建议。

 

 

铺就维权之路函需多方努力

 

大学生做家教权益受到侵害,这是一个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加强公民素质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设想如果社会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诚实守信,那家教市场的混乱也将不复存在。

   

刘晓雯老师建议:大学生在与家长或是中介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慎重考虑,签订合同的对象必须符合法律主体资格。另外,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写明工作场所、时间、报酬以及支付方式,切忌口头约定。如果是与家教公司签订合同,一定注意合同的有效性。

 

尽管现在家教市场依然没有专门法律法规,但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信不远的将来,相关法律将会随着社会的需要呼之欲出。家教市场的美好前景应该是每个人都会看到的,它正在路上,并终有一天它将走入法律的正轨,对于未来我们充满期待。

记者:代丹(实习)    图片源自互联网    编辑:王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