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新华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初评工作已经结束。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评委会认真评选,100名入围候选人名单揭晓。其中,我校水产学院现任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于德华凭借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先进事迹顺利入选百佳。
此次评选活动于2009年1月21日正式启动,旨在宣传表彰一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辅导员,调动和激励高校辅导员育人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全国各高校踊跃参与,共推荐412名辅导员参评。
"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网络投票"100进30"已经开始投票,欢迎您投上庄严的一票!投票网址:http://www.xinhuanet.com/edu/fdy01.htm.
附:于德华事迹材料
一首诗·一个梦·一首歌
——中国海洋大学辅导员于德华个人材料
一、个人简历
于德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73年4月生,1997年起从事辅导员工作,现任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2008年担任水产学院7个班(266人)辅导员。
二、工作情况
(一)一首诗--《仰望星空》
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深深震撼了于德华,自2007年开始确立了以"仰望星空"为主题,培养"胸怀天下、脚踏实地的热血青年"的培养目标和工作体系,特别是在不平凡的2008年,于德华和他的学生们更是用切实的行动为"仰望星空"这四个字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彰显了它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
1、把爱国激情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让爱国主义更有力。
2008年4月19日下午,得知有学生参加在青岛家乐福门前大规模聚集的消息后,于德华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代表学校耐心做好学生的劝说和疏导工作,使事态得到有效控制。4月25日,他分别为全院23个班级上了"形势与政策"课,揭露了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奥运破坏中国统一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和历史渊源。随后,他组织学院开展各项活动,切实把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动。
2、奥运加油,中国加油!
2008年6月,百年不遇的浒苔灾害突然爆发。于德华亲自带领全院300多名同学自发自愿前往海边清理浒苔。他第一个挽起裤腿赤着脚走入水中打捞浒苔,同学们在他的带动下也纷纷拿起工具,没有工具的就用双手打捞。
当奥运圣火传递进入青岛的时候,海大学子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于德华负责带领水产学院400多名师生参加奥运火炬收火仪式。从参加队员选拔、学习、动员、演练他都全程参与、亲自组织。
青岛"奥帆赛"和"残奥帆赛"期间,于德华负责选拔培训了一支规模庞大、专业覆盖面广、服务水平高的志愿者队伍。
3、关注与行动。
"5.12"地震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了解了灾区学生家里的受灾情况,并在第一时间送上了学校的慰问金。2008年9月新生报到的时候,不顾工作的劳累,他逐个到学生宿舍里了解来自四川灾区学生的情况,并帮助他们办理"绿色通道",安排好生活,让灾区的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2008年7月,为了使新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工作更加深入,于德华多方奔走,最终与山东泰祥集团经过多次协商,为研究生支教团争取到了一年9万元的赞助经费,为支教服务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12月,于德华得知贵州煎茶中学还有45名学生经济极其困难,马上在学院进行了"一对一"结对子活动的发动,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收到师生捐款9000元人民币。
为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于德华在全院组织开展了"辉煌的历程--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主题班会(团日)、图片展、"时政大讲堂"等系列主题活动。特别是他设计并组织开展的"今天与昨天的对话"活动,让学生通过信件、电话、邮件等形式与家长围绕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变化进行对比,80%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对话并形成文字记录。
(二)一个梦--《青春·梦想档案》
1、《青春·梦想档案》--播种梦想。
2005年,他就率先在当时的生命学部开展了建立"青春·梦想"档案活动,通过让全体新同学把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人生和未来职业规划记录下,密封好,由学部团委统一保管,在同学毕业前夕,再把《青春·梦想档案》亲手交回同学手里。虽然当年的生命学部已经分为了生命、水产、食品医药三个总支,但这项活动继续在三个学院传承了下来,至今已经连续做了4届,相应的成长追踪工作陆续铺开。
2、"名师专业导航"--走近"前沿"。
于德华在全校率先推出了"名师专业导航"系列讲座活动。开展一年多来,他积极联系邀请学院内外20余名在学术研究上成绩卓越的知名教授和专家开设讲座达26场3000人次。自"名师专业导航"活动从2008年6月开始,水产学院将"名师专业导航"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建设,特别是在2008年小学期,学院统一排了课表安排全体教授为学生上专业前沿讲座;在2008年新生入学教育时,打破专业方向限制统一组织全体教授面向全体本、硕、博新生进行专业介绍,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氛围。
3、"学生星海启航"--扬起风帆。
在于德华的指导下,水产学院于2008年11月又推出了"学生星海启航"活动。星海启航作为学生自己的讲坛,每周一次,四周一期,每期设定一个主题。凡通过党团总支审核通过的同学都可以走上自己的讲坛,讲述自己的启航故事。
4、"青春梦想远航"--收获未来。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于德华同志在全校率先开展了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坊",每当同学进入工作坊,于德华都要为学生冲一杯咖啡并亲手递到他们手里,一杯香浓的咖啡顷刻间就拉近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2008年他还主动出击联系就业单位,组织举办了水产类专场招聘会,提供了近100多个就业岗位。2008年的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2.4%。
毕业离别之际,于德华组织举办"当我们毕业的时候"晚会,真情送别毕业生。于德华老师在全体2008届本、硕、博士毕业生 "文明离校教育"大会上,他给全体毕业生送上了自己精心制作的《完美生活》、《蓝莲花》、《温暖》、《在路上》四首歌的视频。
(三)一首歌--《我是明星》
1、"学生年度明星"-- "形象代言人"。
2008年11月,他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特点,他推出了"水产学院学生年度明星"评选表彰活动。"学生年度明星"的基本思路是在本科生中以班级为基础、以班主任为主导评选最能体现"成长·成人·成才"内涵的4名"希望之星",在研究生中以实验室为单位以导师为主导评选最能体现"做人·做事·做学问"内涵的3名硕士3名博士为"学术之星"。
2、风采展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在本科生"希望之星"风采展示会上,他邀请了学院领导、党团总支老师、全体班主任老师和每班一名学生代表共20多人组成阵容强大的评委团,现场打分,逐个年级进行"PK"并公布成绩。
研究生"学术之星"的评选由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的宋微波教授担任评委会主席,与本科生不同的是除了现场提问、现场投票环节,不论各个实验室推举出的"明星"是否当选评委会都为他们为集体"会诊",并写下"会诊意见书",帮助他们找出不足、明确优势,提出改进意见。
3、十台笔记本电脑--十块"石头"的效应。
于德华还在学院党政联席会上做了专题汇报。最后经过集体研究,要把"学生年度明星"纳入学院整体的人才培养规划当中进行长期建设,并在学院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学院各位领导多方筹措资金,决定重奖明星学生--每人一台笔记本电脑!这在海大是第一次颁发这么"重量级"的实物奖励。在表彰大会上,校党委张静副书记在接受学生现场采访时说,"今天水产学院重奖学生年度明星,就是要借助十块石头的力量让我们的水产学院泛起一圈圈涟漪,我相信这更会激起一层层浪花!"
4、仰望星空--我是明星!
2008年12月26日,"我是明星"--水产学院"学生年度明星"表彰暨新年联欢会在鱼山校区逸夫馆隆重举行。最后一个节目,十名当选的"明星"齐声朗诵温家宝总理的《仰望星空》的时候,不仅是全场师生、作为"幕后策划人"的于德华本人也被深深感动了!
三、获奖情况
2007年:
本科评估工作先进个人。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刘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