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3月22日的刘玉霞小提琴演奏会还有五天,演奏会票既已售罄,前来购票者却依然络绎。这已经是青岛音乐厅第二次面临如此火爆的情形。一年前,受聘青岛音乐厅艺术顾问的青岛交响乐团首席刘玉霞就在这座修旧如旧的本土音乐圣殿举行了首场个人演奏会,彼时的情形大体与此时雷同,青岛人对于小提琴的热衷令刘玉霞感到些许意外,然而更多的却是兴奋。她告诉记者,即将于3月22日举行的这次演奏会与一年前不同,因为她的身份已不仅仅是一名演奏者,而且是一名教师。
将海大琴房搬上音乐厅的舞台
昨天上午的演奏会发布会后不久,记者便在音乐厅的舞台上见到了正与弟子一同排练演奏的刘玉霞。面对空荡荡的座席,这位小提琴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对于学生的要求显得愈发严苛。
每到关节处,她都会停下来,对学生的演奏方式和技巧进行指导,其中自然不乏针对乐曲的节奏和重音把握的尖锐批评,包括一针见血地道明,音乐厅国内领先的优良音效就是一块试金石,平时在琴房里有没有偷懒,在乐曲的细微之处的处理有没有精益求精,到这里一听便明。而每有点滴改进,做学生的也总能得到为师者的几句赞赏话,最令学生笑逐颜开的要属这一句:"对呀,这样拉曲子就'活'了。"与其说是排练,毋宁说这是发生在海大艺术系琴房中的一堂一对一的专业辅导课。
排练中的曲目正是此次演奏会的开篇曲目--维瓦尔蒂的《a小调小提琴二重奏协奏曲》,鲜明齐整的巴洛克时代曲风。而与刘玉霞同台演奏的,是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大三小提琴专业女生李仲燕,钢琴伴奏是海大钢琴专业的大四女生张俊,她在去年就曾出现在刘玉霞的首次音乐厅专场演奏会中。刘玉霞直言,青岛的音乐高等教育依旧处于起步阶段,不仅表现于师资力量的薄弱,而且学生们普遍都缺少登台表演的机会,多数只不过参加过一些校内演出,更多时间则是闷头在琴房独自演奏。刘玉霞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她的专场演奏会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开端,使更多校内表现优异的学生,能够获得一个面对观众,当然首先是本土观众,公开演奏的机会。
去年,海大艺术系与青岛音乐厅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海大音乐学院实习基地正式落户音乐厅。刘玉霞坚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海大师生登上音乐厅的舞台,"借这一方致力推广古典音乐的宝地,提升青岛高等音乐教育的总体水平。
她更笑言,自己的专场音乐会一年搞一次是个不错的计划,因为可以把它看做是检验音乐精进成果的年度汇报演出。她透露,为自己的两次演奏会担纲钢伴的大四女生张俊比起去年,就看出明显的进步。今年她将去中央音乐学院读研深造。她还提到此次演出中的一首难度极大的奏鸣曲--法国塞扎尔·弗兰克的《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说这首乐曲无论对小提琴演奏者还是钢琴伴奏的实力都是莫大的挑战,据说三年前,首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的冠军得主荷兰女孩儿曾在回访青岛时想要演奏该曲,而当时偌大的城市,居然找不到一位能够胜任钢伴的高水平本土演奏者。"而现在,在这次演奏会上,我们有了张俊。"话说到此,刘玉霞神情中明显透着骄傲。
临时更换曲目悼念林耀基
或许是巧合,又或许是瞑瞑中的注定,3月22日,也就是刘玉霞即将在青岛音乐厅举行演奏会的当天,中国小提琴教育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林耀基的追悼会也将如期举行。
这位生前致力于中国小提琴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音乐教育家,最后一次担当音乐赛事评委的身影便恒久留存在这座曾被其盛赞的青岛音乐厅。2008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青岛),这位已经被青岛人所熟悉的个子矮小却蕴含着巨大能量的七旬老人最后来到同样为他所熟悉的这座城市,赛前他专门去了作为此次赛事决赛举办地点的青岛音乐厅,他向同行的评委提起这座"面朝大海的迷人"的建筑,语气中充满了赞许和欣然。
这位在青岛架构起国际小提琴比赛、国内小提琴比赛和国内优秀小提琴考级选手比赛三个不同级别和层次小提琴赛事框架的老人,不会被这座"音乐之岛"的人们忘记,当然更不会为那些正日益活跃起来的本土专业领域同仁和晚辈忘记。3月22日晚,刘玉霞将与她的海大同事们一起,将这台演奏会的下半场主题更改为林耀基先生纪念演奏会。刘玉霞特别为之选择了一首悼念曲目--拉赫玛尼诺夫的《挽歌》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三重奏。
这首作于1907年的作品,是拉赫玛尼诺夫为纪念柴科夫斯基去世而作的挽歌,钢琴所表现的凄凉,大提琴吟唱的悲情,以及小提琴呈示的依恋与不舍共同制造出哀伤悲痛而又庄严的织体。毕业于俄罗斯国立格涅辛音乐学院,并在那里获得小提琴演奏博士学位的刘玉霞,当初作为在莫斯科举办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唯一国家公派艺术类学生,她在那场属于她的音乐会上所演奏的也正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浪漫曲》。或许只有来自俄罗斯的作品,才能够恰当表达她作为晚辈音乐教育者此时的凄哀与苦痛。
新闻来源:人民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