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各位晚上好,我是徐雪。大学生就业难,一直在说,今天,由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和中国海洋大学共同举办的年后首场高校专场招聘会,在延吉路人才市场开场,来赶场的大学生惊喜地发现:今天的企业没有设门槛!
[(正文)]
今天来到现场的招聘单位一共有130多家,提供岗位2000多个。记者转了一圈,发现和前几场招聘会相比,虽然进场找工作的毕业生也很多,但各个招聘摊位前却并没有出现扎堆的现象。
[(同期)]
应届毕业生(之前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上已经有了,参展的单位都在上面公布出来了)
[(正文)]
刘凯是海大工程管理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年前年后赶了一场又一场招聘会,他和同学已经总结出了三个经验:带的简历多、花的时间多、无效劳动多。
[(同期)]
刘凯 中国海洋大学应届毕业生
(这里投一份那里投一份,感觉找不到方向)
中国海洋大学应届毕业生(去过山东路人才市场,带这么厚一摞简历,挨个看,看有对口的就投一份)
[(正文)]
这次,学校提前在校园网上开辟了招聘会专版,发布需求信息,大伙都是有的放矢,有备而来。
[(同期)]
刘凯 中国海洋大学应届毕业生
(这个我们提前从校园网上就知道了,有两个工作比较适合我,就带了两份简历过来)
应届毕业生(先在网上查了一下相关单位的情况,看一看他们的一些要求,准备一下相关专业知识,面试的时候可以用上,再就是修改一下简历)
[(正文)]
而且,记者发现,和以往要求“工作经验”不同,今天来的单位都没有设置这一门槛,这也让应届生们松了口气。
[(同期)]
应届毕业生(和其它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相比,更倾向于我们这种没有工作经验的)
应届毕业生(要不然我们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和这么多人山人海的竞争,有很大的压力。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投简历什么的,可以选择喜欢的职位)
[(正文)]
不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只是其中一个手段,最根本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并帮助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念,为此,学校和劳动部门也在积极的采取措施。
[(同期)]
王明泉 中国海洋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要求每一个专业都要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肖颖 (231600招聘信息进院校,就业岗位进院校,职业指导进院校,创业培训进院校)
新闻来源:青岛传媒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