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中国海洋大学在“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学术思想熏陶下应运而生。80年来,学校名称几经嬗变,但海大人始终坚持和弘扬自己的海洋特色,不懈努力,顽强拼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海洋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坚持“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路,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通过“211 工程”、“985 工程”的重点建设,已经形成了以海洋和水产为显著特色、相关学科整体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现拥有海洋科学、水产2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环境科学9个国家重点学科,覆盖了国家在海洋科学和水产科学两大领域所有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
学校有着重视科学研究的传统,把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为提升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按照“重特色、求质量,先做强、再做大”的总体发展策略,科学地制定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成为国家海洋科技重大项目的主要承担者之一,“谋海济国,树人立新,为建设海洋强国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成为国家尤其是海洋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我国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海洋特色 领先学科
学校建有本科实验教学中心18 个,其中省级实验示范中心2 个;建立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127个,形成了功能较为完善的实验教学支撑体系。学校有着重视科学研究的传统,把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作为提升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学校在海洋、水产、环境、海洋药物等领域,在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理论成果。
【点击】华禹教育网:中国海洋大学获准建设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点击】中国教育网:海大百名学生公派留学 重点支持海洋水产专业
【视频】中国教育电视台《专业导航》:海洋经济专业
加强对外交流 研发海洋事业
学校注重与国内外其他的海洋特色学校沟通交流,注重与海洋研究事业同步发展。中国海洋大学与其他海洋研究单位在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药物制造、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能源利用、海水淡化等方面进行广泛的合作,不断提升平台积聚海洋科技高层次人才和科技研发的能力。双方寻找战略合作的切入点,通过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从具体的项目着手,加快成果研发、转让、孵化,从而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点击】海洋财富网:中国海洋大学与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
【点击】半岛都市报:海大与舟山市“联姻” 签订共建海洋科技合作协议
【点击】青岛新闻网:中国海洋大学改革开放30年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点击】华禹教育网:第四届全国海洋系统专业人才供需见面会在中国海洋大学举行
海洋特色 科技兴海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说:“海洋以其浩瀚的空间、丰富的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海洋强国战略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组成。坚持科技兴海,努力提高我国海洋科技竞争力,应该成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点击】资源网: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 五项举措提升海洋科技竞争力
海大积极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学校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科研成果丰硕,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及经费总额逐年增加,主持国家“
【点击】农博网:海大张学成教授研发海洋水稻 水稻娶螺旋藻生蓝大米
【点击】科学网:中国海洋大学刘贯群小组—克服灌区盐渍化的一条新路
【点击】人民网:董双林团队与"盐碱地的改造":让盐碱地变渔泽乡
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学校为国家海洋局输送了包括两任局长和目前全局45.8%的副司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内的万余名优秀人才。在他们的带领和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国家海洋管理和科技队伍,新中国海洋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已建成了包括海洋卫星在内的海洋科技支撑体系,开展了极地科考、环球航行科考和深海资源调查等意义重大的海洋科研工作。
编者按
中国海洋大学坚持发展其特色海洋方向,壮大其优势理工学科,以承担国家海洋重大科研任务和研究解决海洋重大问题为己任,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特殊使命。八十年来,海大人已逐步形成了崇尚学术、谋海济国的价值取向。一代代海大人潜心研究高深学术,倾心培养创新人才,努力追求学以致用。中国海洋大学始终服务于“海洋强国”、“海上山东”建设和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海大人将继续推动国家海洋科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