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的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中,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就曾预言,“国内的水产饲料和其他动物饲料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包括奶粉”。在2008年9月出现问题奶粉,1个月后又出现问题鸡蛋,均印证了此预言。麦康森一时成为了新闻人物。3月11日中午,一贯低调的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市政协副主席麦康森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就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麦康森不止一次地说:政府对社会发展的投入、对人的食品安全的投入是必要的、值得的。
一个最关键性的原因,是对食品安全的整个监管不够完善
“三鹿奶粉等多个事件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确实存在一些让老百姓担心的问题。”麦康森开门见山地介绍说,“从大环境来讲,我们的传统产业水平还比较低,工业的飞速发展使环境受到污染,在这样的环境下,农产品等食品行业难以避免地带来不安全的因素。”
麦康森说,一些不法分子唯利是图、不顾人民生命安全,造假售假,这也给公众带来了安全隐患。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食品安全性的“无知”。“他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某些原料时,并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安全性,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缺乏认识。比如三聚氰胺本身,我们也没有真正研究过它的食品安全性和用量问题。当不法分子把非食品性的原料添加进去以后,我们对此并没有安全性评价,可以说这方面的认识还不足。”他说。
“很多发达国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可供我们借鉴。事实上,监管起来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困难,关键是要足够重视。”麦康森介绍说,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大都是农场化运作,生产加工过程非常集中,要进行全程的安全监管要比我们容易许多,“我们应结合中国的实际,寻找到突破口,找到工作的起点,逐步实现我国的食品安全”。
麦康森以青岛为例介绍说,现在岛城有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超市,要实施监管首先要找准突破口,执行好准入制度:一个是源头,包括大农场、产品基地,要加以引导、规范;在市场方面,则要从大超市做起,对进入大超市的食品执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建立安全检查管理体系。“我们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先保证大超市、大市场的食品安全,保证从大农场、现代企业出来的食品是安全的,逐步给老百姓信心。让消费者相信,到大超市、到经过国家质量认证的地方购买食品是安全的。”麦康森说。
我所说的质量认证,不是在酒桌上喝点酒就盖章的那种
“我所说的质量认证,是严格意义上的认证,不是现在某些人在酒桌上喝点酒就盖章的那种。”麦康森特意加重语气强调说,真正的“准入制度”是要对每一批食品都进行抽检,这个手段要比发免检证 、什么优质产品基地要管用。
“不是因为过去没有就不能做,而是必须要做好,必须这样做。”麦康森说,政府的各种努力,关键是要给消费者树立一个观念:哪里的食品更安全,哪里购物更安全,不会为了差两分钱而去农贸市场购买。“比如德国,他们认为在自家后花园种的瓜果都是不能吃的,必须到超市、大农场购买的才是安全的,因为那才是通过规范的操作和政府监管而生产出来的。”他说,与此同时,在对不法分子的处置方面,麦康森认为应该提高违法成本,严惩不贷。
目前,屡屡出现食品企业随意添加非食品原料的情况,麦康森对此深表忧虑。“对于三聚氰胺问题,竟然有人说,只要是安全量,每天喝八升奶都不会有事。三聚氰胺是工业品,不是食品,发出如此结论是极度不负责任和缺乏知识的表现。”麦康森说。
“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关注,这是一个认识的进步。下一步,我们应向公众普及什么是安全的,怎么才能做到安全。”在访谈即将结束时,麦康森补充道,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监管制度,“不要等着天大的事情出现了才发现,我们应进一步提高危机处理和降低损失的能力。”
记者:孙丰欣 江翡翡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