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七名青岛人赴南极科考 建首个内陆考察站

作者:于小阳来源:青岛早报2008年10月20日发布时间:2008-10-21

字体:

第25次南极科考大洋队合影 由科考队员发自上海

青岛早报讯 今天,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将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执行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站建设、中山站建设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学考察等任务。本次考察队由204人组成,是历次考察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来自青岛的7名队员主要集中在考察队中的“大洋队”,负责海洋物理学、生物化学、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并将全力协助考察队完成内陆建站任务。


建立南极首个内陆科考站

“此次南极考察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建立我国内陆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这将是我国极地考察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据我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大洋队队长矫玉田介绍,考察队将在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内陆冰盖和南大洋实施49项科学考察计划和11个后勤支持工程,特别是将在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建设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这将是我国在南极考察领域留给人类的一份宝贵的物质遗产,并将成为国际南极内陆考察研究的一个新的平台,同时把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由南极沿岸延伸到南极内陆中心区域。

南大洋科考队青岛人近半

“南极内陆站建设、中山站的建设改造和南大洋科学考察这三个主要任务中,我们主要负责最后一个。”矫玉田告诉记者,南大洋科考队由16人组成,将执行国际极地年科考计划,同时全力以赴协助考察队完成内陆建站任务。

大洋队队员中,青岛人占近半。这7名青岛队员来自青岛的3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分别是中国海洋大学的矫玉田、侯家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王敏晓、陶振铖,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刘琳、高立宝、杜宁。其中,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矫玉田教授曾多次赴南极、北极开展科考活动,已是两极考察的“老资历”队员了。

考察船明年4月返回上海

据介绍,执行此次任务的“雪龙”船,从上海出发后,经韩国济州岛,预计11月8日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港口进行补给,然后“雪龙”船将穿越西风带,预计11月下旬到达中山站,考察历时173天,往返航程约24800海里,计划于明年4月10日返回上海。

记者:于小阳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