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变引起量变
在海大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校园里有几个小书摊:几个纸皮箱,一张大油布,就组成了一个销售 “半亩方塘”的“房地产开发区”。《于丹<论语>心得》《易中天品<三国>》《废都》《奥赛罗》《乌鸦》,还有大学生的一些课本以及教辅书籍都被半价抛售,一些考研的书籍竟然也标价5元躺在纸箱里。
好多海大学子都围在书摊周围津津有味地“拜读”,或是不厌其烦地和小贩砍着价,而甚少会有人过问这些书的“发源地”。一位正在挑选书籍的学生告诉记者:这里的书虽然质量差点,但是比起书店卖的正版书来要便宜得多。
“一叶落知天下秋”
与此同时,在全国各大学校的网站,无一例外,都有有关盗版书摊的报道。而在好多的大城市,盗版书更是有了席卷图书市场的势头:武汉大学的新生教材大都来自校内书摊,浙江大学校门外的盗版书摊数量更是可以和服装店媲美……
中国的图书市场这个时候也开始变得乌烟瘴气,盗版书、“黄鱼车书摊”、“大书”、“做书”肆虐猖獗,屡禁不止,我们甚至好多时候真的再也找不到这活水的源头了。
也许,中国图书市场,真的有一些让人无奈的地方吧。
遭遇盗版,正版很无奈
“检讨一下,我也买盗版书。”鲁迅先生之子、全国政协委员周海婴在政协大会上说。在国内书价的巨大压力下,名人也同样有他们的无可奈何,也不得不选择盗版。
上海博库书城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冲曾经在一次采访中随机选取了十几种畅销书:《红楼梦》1972年售价3.70元,现价59.70元;《辞海(缩印本)》1979年售22.20元,现价230元;《鲁迅全集(精装)》1982年售50元,现价990元;《傅雷家书》1984年售1.80元,现价18.80元……也就是说,当前的书价是以前的十几倍二十几倍。
正如贝塔斯曼书社的结局,在中国沸沸扬扬了十年之后终败走麦城,中国的盗版书出版社和盗版商的能力大大地超出了正版书商和折扣书商的承受能力。对于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国际上广为诟病,但是他们绝对没有想到盗版在中国横行到了什么程度。不论是图书还是电影,不管事先采取了多么严格的保密措施,在市场上,盗版总是紧随正版的脚步,甚至曾经出现正版尚未上市,盗版已经遍布全国的奇异景象,难怪余秋雨发誓说再也不写书了。因此,13亿人的中国,巨大的图书消费市场,就成为一个假象,对不十分了解中国国情的贝塔斯曼来说,对众多的正版书出版商来说,就是一个陷阱。
价格,读者,你们为何都垂青盗版?
盗版书在出版的时候不需要支付给作者稿费,而且纸张使用也可以在不降低版面的基础上用材质相同但是规格不同的来替代,印刷时也可以用双色代替彩色,单线内芯代替双线内芯,通过一系列的转换,就能够将原本成本很高的一本书蜕变成一本内容无损但是价格大大降低的新书。而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成熟,原有的人工打印换成了现在的影印激光照排,盗版书的质量大大提升,再也没有了错别字多,内容不准确的缺陷。相比之下,正版图书和盗版书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因此盗版书在与正版书的较量中的优势来越体现出来。
公共管理2008级黄瀚同学这样说:“盗版书就是盗版书,和正版书比起来,一眼就能看出来真伪,它用的纸和印刷质量根本不行。”那么,造成正版书和盗版书价格巨大差距的原因真的是纸价和印刷吗?
其实早在2008一开年,“纸价涨了书也要涨价”的风声就传开了,如今这点已被证实。根据国家发改委及环保总局的要求,到2008年年底之前,全国将关停约550万吨落后造纸产能,这使得低档文化纸供不应求,纸价上扬成为必然。当然,纸价上涨对出版界的将来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因为纸张生产的正规化管理,必将使纸张生产中的污染降到最低,将对环保和节约资源产生长远的影响。但是,在面对纸价上扬的考验时,书价上涨是否也就顺理成章?或者可以从出版的“内在”上找到解决方式?还是要接受正版和盗版并存的局面?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桂晓风等出版界政协委员,就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书价是偏低的;与其他产业衡量,近些年出版产业的利润率也并不很高。盗版横行,固然有书商追逐利润的缘故,但根源仍在经济实力。
既然我国近几年的书价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那么中国的读书人又为何会说买书买穷了呢?而且相比起那些国外的动辄几百元的书籍来说,中国百姓为何却对国内书籍几元钱的上涨耿耿于怀呢?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的书籍是从一个较低的价格升起来的,所以在买书掏钱的时候就会感到心理不平衡。而盗版书又恰恰迎合了这种心理,相比起正版书的高昂价格,盗版书更加百姓化,因为它的价格一般维持在正版书的1/4左右,而这又恰恰是很多喜欢读书却有很无奈的人所在意的,盗版大户也就在中国读者这里找到了沃土。
我们选择支持正版
面对这样的局面,读者们应该怎样选择呢?很多人一直都有这样一种观念:正版书价钱下来了,那么就会去买正版书;要让正版书的价格下来,就要出版社自律。甚至很多人认为去买盗版书就是为了能够给正版书以警告和提醒。
大气科学2008级的齐浩告诉记者:“我买书时,如果要收藏,就会选择正版;如果只是读着消遣,那必然是盗版优先了。”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008级的侯大鹏则这样说:“真正爱书的人是决不会购买盗版的,我一直觉得正版书看着比盗版书舒服。”电子通信工程2008级的张冰则说得很实在:“如果正版书价钱稍微下降一点,哪怕还是盗版书两倍的价钱,我想我是会选择正版书的。”海洋科学2008级的赵一丁也说:“我还是觉得应该购买正版,这样就会有一点钱到了作者手里,毕竟看了人家的书,感觉舒服一点。”
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在面对图书选购的时候,最先考虑的一定先是它的内容,然后再将价格因素考虑进去。化学工程2008级的冯洋洲就很苦恼:“现在的专业书籍,尤其是带插图的,因为是高端科技,出版量很少,所以价格很高,我们不得不用盗版。但是在心里又有点过不去,毕竟看了人家的书,却没有把钱交到人家手上。”价格和自己的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以及所有读书人的苦恼,在面对这一矛盾的时候,要个别对待。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即将走上社会创造财富,但是现在却只能被称作无收入者。要让这样的一群人承担高昂的购书费用,显然很难。
联系到中小学的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的扶助使中小学学生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改革,通过国家财政手段降低学生用书的版税,同时作为教育支出由国家承担大学生的购书费用或者是一定比例的购书费用。出版社也要通过技术改革、产业集约化等方式从“内部”降低书价,和盗版书竞争。而大学生作为图书的主要消费群体,则要及早体现出自己的主人翁精神,在大学里开始维护我们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守卫我们半亩方塘的纯洁。
文/图:卢锡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编辑:郭筝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