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海大学生代表中国扬帆 为训练12年未回家

作者:佚名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早报2008年08月08日发布时间:2008-08-18

字体:

宋夏群(右一)和队友庆祝胜利

今年31岁的宋夏群来自浙江绍兴,是中国海洋大学2006级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天泰英凌级帆船队的领军人物,今年她和于艳丽、李晓妮将代表中国队参加2008年奥帆赛英凌级帆船比赛,明天就将扬帆出征。昨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宋夏群的母亲宋萍,听她讲述宋夏群是如何走上帆船之路,连续取得佳绩背后是如何的艰辛,以及家人眼中的宋夏群。
“女儿今年31岁了,家里亲戚都劝她赶紧找男朋友,但她总是说等参加完奥运会再说,女儿真是将青春献给了帆船。”宋萍在电话那头心疼地说,宋夏群一直忙于比赛和训练,已连续12年未回家过年。

“初出茅庐”就得第一

宋萍介绍说,1977年8月22日,宋夏群出生于绍兴市下属的嵊州市长乐镇沃基村,宋夏群从小开始就喜欢运动。1990年宋夏群上小学6年级时,当时的市少体校教练俞炳泉到学校挑选“运动苗子”,一眼就选中了宋夏群,教练问她愿不愿意练习皮划艇,并提醒她说做运动员可能很苦,但她坚定地说她愿意去,而且不怕吃苦,俞炳泉教练那年在全市几千名小学毕业生中招收了4名运动员,宋夏群就是其中一位。宋夏群事前一直没有和父母说起此事,快要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才告诉父母。“我当时对她说咱用不着练体育,但你要有机会就去吧。”宋萍说,女儿当时听到这句话,高兴地跳了起来,女儿参加皮划艇训练的第二年,就参加了浙江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结果一鸣惊人,获得了1000米双人皮划艇第一名的好成绩。

训练之初哭过鼻子

1995年,年仅17岁的宋夏群在少体校的推荐下,经过严格测试,顺利入选浙江省帆船队。“我们都希望女儿多读书,而且女儿在班里学习成绩是前三名,我们不愿让她去省队。”宋萍说,当时宋夏群执意要去练帆船,家人们也就没再阻止,尽管喜欢帆船这个项目,但在训练之初,宋夏群也曾哭过鼻子,有一次训练时,船翻了,宋夏群掉到海里,令宋夏群更担心的是,帆船桅杆断了,那帆船桅杆是从国外进口的,非常贵。“女儿哭着说,弄断桅杆很不好意思。”宋萍说,她鼓励女儿不要退却,要在训练时更加刻苦。

连续12年未回家过年

从1999年起,宋夏群在各级比赛中屡屡夺冠,特别是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宋夏群以出色的成绩一举夺冠,取得了职业运动生涯上最辉煌的战绩。此后,宋夏群所在帆船队又进行多次集训,并转战美国、欧洲等地,参加了各类奥运热身比赛。今年5月,经过最后的选拔,宋夏群所在的帆船队最终在奥运选拔赛中胜出,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这孩子特别能吃苦,从来没有向我们抱怨过训练劳累。”宋萍说,宋夏群也非常懂事,总是每周和家人通一次电话,向家人汇报一下训练和比赛的情况,并询问家人的健康情况,从1995年开始,宋夏群已连续12年未回家过年,每年春节总是忙于比赛和训练。

父老乡亲都为她鼓劲

宋夏群是首名、也是惟一一名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嵊州籍运动员。“亲戚朋友、村里的邻居及我们工厂的职工都在为她加油鼓劲呢。”宋萍说,这些年来父老乡亲们一直在关注着女儿的成长,不断为女儿取得佳绩喝彩,得知女儿能参加奥运会后,乡亲们纷纷前来祝贺,并托她转述他们对宋夏群的鼓励。

“8月22日是女儿的生日,女儿一直称8月是她的幸运月,希望她能在奥运赛场上取得最好成绩。”宋萍说,她和丈夫将于8月15日从老家赶来青岛助威,同时这也是他们第一次观看女儿比赛。女儿在进入奥运村前,她曾给女儿打电话说,希望她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强求名次,保持良好的心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为祖国争光。 记者 锡复春

姓名:宋夏群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7-08-22

身高:173cm

体重:62公斤

项目:英凌级帆船

主要成绩:

1994年加入浙江省帆船队

1999.2000.2002.2003.2004.2005全国帆船锦标赛女子470级第一名和全国帆船冠军赛470级第一名

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第二名

2002年韩国釜山亚运会420级冠军

2005年470亚洲锦标赛冠军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第四名

2005年12月加入青岛天泰英凌帆船队

2006年青岛国际帆船英凌级第3名(与李晓妮和孙传双组合)

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总成绩第六名(与李晓妮和于艳丽组合)

2008Miami劳力士杯帆船赛英凌级第八名;

2008Palma索非亚杯帆船赛英凌级第四名。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