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奕剑:华美转身 有所执著

作者:郭筝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8-07-17 字号:

    在百度中敲进“初奕剑”三个字,搜索结果给出了不同的描述:第九届大学生击剑锦标赛重剑个人冠军;中国海洋大学校学生会副主席;见义勇为力擒小偷;赴西藏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不是重名,亦非相关搜索,所有的角色都属于同一个人——我校体育系运动训练专业2004级学生初奕剑。

    南怀瑾先生在《易经杂说》中写到,《周易》本身的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亦叫作“三易”,意思是说《易经》包括了三个大原则:就是一变易;二简易;三不易。涉猎广泛的初奕剑研读过《周易》,在大学里也选修过相关课程,在这潜移默化中,他自己也成为了“三易”的践行者。

变易:华美转身

    手持重剑,进攻、压剑、还击……同样的动作,曾在初奕剑的生活中重复上演:“5:00—7:00 训练,7:00—8:00吃饭、休息,8:00—11:00 训练……”相似的日程,曾在他的训练中不断反复。回忆起在体校的日子,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苦”字。每天进行的体能训练、技巧练习,给身体带来的疲惫不难想象。教练还会安排队员进行实战,“每一次都要认真对待,否则会挨骂!”这个高高大大的男生毫不讳言。正因为此,他紧张的训练中除了身体上的疲惫外,还有精神上的压力。

    “奥运金牌、世界冠军,是所有运动员共同的梦想。”初奕剑坦言。然而,曾身在八一重剑队的他,响应2003年军队大裁军的号召,卸下了重剑的训练服,也关上了他梦想的大门。当时的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改练花剑,并加入中山大学击剑俱乐部;二是从此结束运动员生涯,成为一名普通大学生。初奕剑经过深思熟虑,毅然决然的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每个运动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改击花剑未必能实现作为运动员的梦想,但读大学,学些知识,今后的路可能会更宽。”从竞技场转身、离开,选择大学,初奕剑给人留下了一个成熟稳重的背影。

    击剑场上无数惊心动魄的关键时刻,历练了初奕剑沉着冷静的心态。步入大学校园,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初奕剑努力的融入这个崭新的环境,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一个“易”字。作为学生,他和其他人一样每天上课学习,有时候去图书馆。但他又有不同于其他学生的地方,很快就适应大学生活的他,不满足于单纯的读书学习生活,并尝试着进入学生会这个全新的领域,在为同学们做好服务和参与组织系列活动过程中体会着大学生活的充实与美好。他在大学校园里不断成长,后来成为了海大学生会的副主席。他说:“进入学生会,对我而言,是一个转折点,在这里,我有机会接触到优秀的学生、老师,学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是一个优秀的集体,也是一群有共同理想的人,大家是在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

    大学时光匆匆而过,临近毕业,初奕剑放下了学生会的工作。已经保研的他,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选择去西藏支教一年。从大学校园转身、离开、支教西藏,初奕剑留下了一个奉献的背影。

    “我看过去年支教团带回来的照片,感触很深。听他们介绍,同样是学生,我们平时花一二百元可能并不在乎,但200元,却可以支付西藏孩子一年的所有开销,我为他们感到不平。我想通过支教帮助他们,也是为社会做一分贡献。”话语平实,却能让人感到初奕剑的责任感与奉献精神。当问及怎样应对在西藏可能面对的困难时,他还是那句话“顺其自然,人不可能完全掌握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变化不已,运动员、大学生、支教老师……每一次角色的改变,初奕剑都留下一个华美的背影,让人赞叹。

初奕剑(右五)被评为“感动海大魅力人物”

不易:“我还是我”

    初奕剑在不同身份间的成功转换让人惊叹,也让人质疑:他是否随遇而安,无所坚守?“我还是我啊。”他笑着回答了这个问题。但这个“我”又是什么样的呢?

    谦虚。“保持谦虚的态度,才可能不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初奕剑这样告诉自己。所以他读书,哲学、历史、宗教无不涉猎。他最喜欢的是名人传记,看战时将领如何以弱胜强,看商场精英怎样白手起家,他从他人的成长足迹中得到启示。所以他读人,初入校园时,他观察别人为人处世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并完成了由运动员到大学生的转变。

    奋斗不止。作为运动员,他为更好的比赛成绩而努力;作为学生,他为优异的成绩而奋斗。作为学生会成员,他为承担起肩上的责任而奋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是无奈的改变,还是主动的选择,初奕剑始终在为“创造一些东西”而奋斗。

    但求问心无愧。初奕剑曾独自与小偷搏斗将其抓获,并把见义勇为所得奖金捐给西藏贫困学生。有人质疑他“想出风头,有什么自私的目的”,对此,初奕剑的回答掷地有声:“我历来是高标准的要求我的人格,我这么做不需要什么报酬的,我觉得唯一的报酬就是问心无愧!” 

初奕剑参加青春海峡两岸青年海洋教育文化交流活动

简易:大巧不工

    很多人对着看似深奥、佶屈聱牙的篇章苦思冥想,试图探寻人生的哲理,却忘记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真正的道理往往是简朴而平易的,这一点初奕剑看的开。

    比如,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初奕剑评价自己天性好奇,希望不断尝试,从而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而他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有人问他:“到底能在支教中得到什么?相对于留在大城市可能得到的发展机遇,去支教,值得吗?”初奕剑觉得结果并不重要,他在意的是过程,奋斗过,或多或少总会有所收获。带着同样的心态,在毕业这个人生驿站,回望过去的足迹,初奕剑没有遗憾。因为无所谓结果,自然也就无所谓遗憾。

    比如,生活不允许假设。很多人喜欢说:“如果那时我……”,记者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那时你选择继续做一名运动员……”初奕剑不做这样的假设:“过去的,就作为人生一段美好的回忆,纠结于过去,只是在浪费时间。重要的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比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初奕剑曾有许多出国学习的机会,在“出国热”中,他做出冷静地分析:“很多人并不了解国外的情况,想出国,只是一种好奇,和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如果出国,很多事情是我无法把握的,所以这条路不适合我,我选择留在国内发展。”他用同样的标准定义了自己的成功: “像击剑一样,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战术,没有优劣之分;成长中每个人也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路,走好这路,就是成功的,不用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觉得成功就是成功的。”

    比如,生活与工作无关。作为学生会副主席,工作的忙碌可想而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初奕剑的快乐生活,因为“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截然分开的”。十四岁,在多数孩子还在懵懵懂懂地过渡中时,初奕剑已离开家独自在体校学习、训练。或许是缘于此,他习惯了一个人承担、消化工作中的不快,“生活就是生活,我从来不跟家人、朋友谈工作中的事情。”生活中的初奕剑就是一个普通的大男孩,听音乐、看电影、爬山甚至到海边扔石头……享受日常生活的简单快乐。

    喜爱《周易》的初奕剑用卦象“风山渐”来定位自己现在的状态,“山中木长渐成材,千里归鸿步岸回”。他说自己正“起飞”,像“一只从平原起飞的老鹰,飞过森林,越过高山,越飞越高”。

文:郭筝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