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说说被国人抛弃的两个传统节日

作者:秦子陵来源:新浪网发布时间:2008-03-13

字体:

    眼下国人热衷于西方人的节日,例如西历2月14日的“情人节”,或是这个月即将迎来的“复活节”(据子陵所知,惯例是在3月21日)。更不要说西方人的“年”——圣诞节了,闹腾地比咱们自个儿的春节还要凶。华夏五千年文明,劳动人民依据节气和人文传说,创造了不少节日,现如今在子陵看来,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们快要都丢干净了。韩国人拿“端午节”去申请世界遗产,咱们中国的年轻人在端午那天很傻很天真地说“啊?今天过节啊?什么节?万圣节?”不把屈原“死死气活”看来是誓不罢休。

    前段时间子陵接触到福州的一群汉文化爱好者,从他们获悉,不止不重视,有些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还被我们彻底丢弃了,光就这农历二月,就有两个。

      “花朝节” 抽花签 饮美酒 其乐融融

中和节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二月二,龙抬头”这种说法,子陵去查阅了一下这个说法的来历,发现是来自民间的传说。说是每逢农历的二月初二,主管云雨的神——龙王就会“抬头”;从那天往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咱们的老祖宗华夏先民们把伏羲大帝尊为“龙的化身”,把“龙”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冬去春来,“龙”苏醒了,春雨绵绵,于是,“龙的传人”,便开始了春耕。中国历代以农为本,这个节日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因为对龙的崇拜,这个节又叫做“春龙节”、“青龙节”。
 
    而“中和节”这个叫法据考证是从唐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开始。当时的皇帝德宗李适下了一道诏书,废除了原来的正月晦日之节而建“中和节”。《礼记·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到了这天,天时地利都刚刚好了,该播种开工啦!子陵记得好像有个龟苓糕牌子也和这个有关。
 
    过节当然是要祭祀的,古时候的人们在“中和节”祭祀的神叫做“勾芒神”,司职农耕。祭祀之,祈求五谷丰登。
 
    在这个节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当然,这只是代表了一种美好的寄托和愿望,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如今,农村里头还有“龙抬头”的说法,但据子陵所知“中和节”已经没有人再提起了。
 
花朝节
 
    熟知《红楼梦》的朋友相信一定都知道,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有提到花朝节,子陵对其中的“抽花签”印象深刻,虽然在87版电视剧中导演已经展现了出来,子陵亲眼见到还是在周日的这次“花朝节”活动中。
   
    花朝节又称“挑菜节”,汉族传统节日,传说是百花的生日(美呆了),或者说是“花神”的生日。农历二月初二举行,也有说是在二月十二、二月十五的。节日期间,人们会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女孩子会动起巧手剪一些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有些地方还会有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的风俗。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写照,夜间在花树枝梢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枝相映成趣;青年男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对于各地花匠或花卉爱好者,更是一展各自手艺的好时节。

文:秦子陵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