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场史无前例的“攻坚战”,人民群众对政府关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战略部署寄予了更多的期待,因为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环境。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责任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十一五”规划中全国实现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去完成,这已成为住青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共识。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家认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报告提出,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开发和推广循环利用的资源,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
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代表提出,满足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对能源科技和产业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要把开发利用包括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等海洋中的再生能源作为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潮汐能其能量密度大,约为风能的4倍、太阳能的30倍。当前,世界各国都把推动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作为21世纪的基本发展战略。国家和山东省应该把海洋再生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支持风能、太阳能和海洋再生能源利用与现有电网并网技术的开发,这将加快再生能源产业的规模化,促进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他说,淡水等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我国淡水资源严重紧缺,而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应该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政府应拿出部分资金支持海水淡化产业走向低价位,真正走向市场。
节能减排绝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概念,节能减排更重要的意义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青岛啤酒集团公司总裁金志国代表对节能减排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发展不能仅依靠资源能源,而要挖掘品牌的含量、文化的价值,特别要把文化价值经济化。他说,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文化,但这些文化并没有很好地弘扬开来和发掘出来,所以没有太多的“使用价值”。而文化是高附加值的,美国等国家一些发达的服务业成长历程就是把文化价值经济化,像通过迪斯尼等载体的表现,把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由于目前我们的发展还是一种简单的劳动,并没有达到创造的境界,所以我们消耗同样的资源,但获得的回报和产出非常小,而把文化价值经济化,可以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发展。
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代表认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打响一场全民节能减排的“攻坚战”迫在眉睫。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是长期的历史任务,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责任。打好这场“攻坚战”,企业必须作为主体,要自我加压、自我约束、提高认识。他介绍,去年,青岛港用占全国沿海港口2%的泊位干出了占全国7%的吞吐量,在节能减排上,青岛港从“九五”期末8000万吨的能力干出了去年2.65亿吨的吞吐量,能耗却同比下降了28.3%,电力煤炭资源消耗更是年年负增长。
“我们绝不能只图当前的发展,把子孙的东西都用光了”,青岛前湾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队队长许振超代表提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要“两条腿”走路:提高全民的意识,完善奖惩机制。他说,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幸福;不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全民的大事,政府要高度重视,群众要积极参与。政府要肩负起引导的作用,对全民进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科普教育、宣传,增强全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动员全民积极投身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此外,要完善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奖惩机制,对开发新能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扶持,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该关闭就关闭,并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节能减排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去做,而且我们完全能够做到”。
报告提出,加大节能减排,要完善和严格执行建筑标准,大力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青岛建设集团股份公司董事局主席杜波代表提出,建筑能耗在全部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建筑节能的规范、标准,加快立法工作,因为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他介绍,目前正与研制太阳能的有关企业商讨,准备在青岛一些房地产项目开发建设时,在太阳能的利用等方面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大力推进青岛的建筑节能,力争使青岛在建筑节能上走在前列。
文:张 玉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