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双轮自平衡式代步车"、"现代琴行嵌入式小型音乐厅"、"可视化交通咨询模拟软件"……在日前中国海洋大学的首批40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多项贴近生活,极具创意的项目让人眼前一亮。据海大教务处曾名湧副处长介绍,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要求是学生独自提出项目,因此很多项目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来自生活的灵感
"我从小学钢琴,一直觉得现在演出的场所少,许多学琴的人没有演出、交流的机会,因此想设计一个既可以学琴又能表演的地方。"海大电子信息工程2005级的王驰告诉记者,"现代琴行嵌入式小型音乐厅"的设想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学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不仅钢琴会越来越普及,人们也会更多的关注音乐教育,去追求更多的音乐欣赏。但是现在城市里演出的场所不多,很多学琴的人有表演的渴望,却得不到机会。如果有很多这种门槛很低的小音乐厅,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有了演出的机会,也可以让更多人有欣赏的机会。"王驰还告诉记者,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她们已经在青岛找到了一个琴行进行了初步的改造。
和王驰一样,赵希勇的创意也是来自于生活。谈到"单轴双轮自平衡式代步车"这个项目,他一直强调"娱乐性更强一些"。除了是单轴双轮这一点和普通的双轴轮滑不一样外,这个新玩意儿还有复杂的电脑控制,"电脑程序根据车的姿态,会自动调节平衡,不用人来控制。"平时就爱折腾电子产品的赵希勇偶然在网上看到美国有这样的新产品,于是就萌生了自己也制作一个的念头。
面对知识的渴望
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其中很多是专业之外的,接受记者采访的所有学生,在谈到自己创新项目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时,都谈到这一点。
"材料学、机械制造,这些都不是我们的专业课,需要我们自己去学。"赵希勇表示,最困难的,还是"单轴双轮自平衡式代步车"的电脑控制系统,"这个代步车最复杂的就是它的电脑,目前我所学的专业知识肯定还不够,需要自己学的有很多。"他初步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个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还有70%需要自学。
王驰好一点,她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大部分都来自所学的专业课,也正是大三之后所开设的环境声学课,让她坚定了设计嵌入式音乐厅的想法。
同样也是大三,不过"可视化交通咨询模拟软件"这个项目的提出者王文浩所需要的专业课,要大四才能开,他只好加班加点自己学习。第一次参与这类活动的王文浩还认为,专业课的内容并不能涵盖这个软件所需要的所有知识,自己要看的东西有很多。
需要付诸的实践
对于大学生来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赵希勇就认为,现在不仅学校有创新项目,国家也有,如果没有这次机会,自己也不可能去真正做这个项目。
在曾名湧看来,大学生科技创新就是要鼓励学生自由地探索,并不一定要从科研出发,"这些项目不一定非要出成果或是论文,我们就是希望让他们去做、去试,只有在试的过程中,自己的能力才会得到锻炼和提高。"他认为,大学生科技创新不可能只是凭这几十个项目就能起到多大作用,这些项目只是起到引导作用。
科技创新有利于大学生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是赵希勇的指导老师程凯在谈到大学生科技创新时表达的观点。"如果只是靠所学专业的内容进行科技创新,还是过窄,大学生应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他同时还表示,现在用人单位不喜欢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一点也得到了王文浩的认同,"现在我们学的很多东西,找工作用不上,很多用人单位就看你有没有实践能力,所以我们要找机会提高动手能力。
文:赵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