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青岛勇士明闯南极 南极生活:住上标准间

作者:佚名来源:青岛新闻网2007年11月7日发布时间:2007-11-07

字体:

本月12日,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将从上海启程。岛城9名队员将随改造完毕、面貌一新的雪龙船参与此次考察任务,明天起,他们将陆续从青岛出发踏上奔赴南极的征程。据悉,这次南极科考历时160多天,预计明年4月中旬返回。昨天,部分考察队员还向记者讲述了在南极中山站生活的点滴趣事。

青岛人集中考察海洋

据了解,此次南极考察将途经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补给,预计一个月后抵达南极。参与此次科考的9名青岛队员分别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张永山、海洋所在读博士陶振铖,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教授史久新博士,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葛人峰、方习生、王能飞。其中,张永山、史久新、葛人峰是老考察队员,另外3名队员则是第一次去南极。此外,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3名后勤保障队员,也将参与此次考察。

据了解,我市科考人员主要集中在大洋队,将分别从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生物等方面展开走航观测、大洋考察、南极普利兹湾考察等。张永山任大洋考察队队长,史久新任副队长。

中山站里住上标准间

到了南极,队员们的吃、穿、住、行是怎么样的?老考察队员向记者介绍说,在南极考察站上喝水是就地取用,夏季有淡水湖,冬季则化冰;在南极大都吃一些比较容易保存的菜,如大白菜、土豆、洋葱、肉制品和鱼类等。

南极的夏天和青岛的冬季气温差不多,冬季则会泼水成冰,要穿上特制的防寒服装御寒。在南极外出要戴墨镜,队员们在冰上考察时还要戴上防辐射面罩,否则很快就会脱皮。

葛人峰告诉记者,她曾住在中山站两天时间,中山站的居住区叫生活栋,从外面看是集装箱垒起来的两层楼,里面就像标准间,卫生间也是一次成型,但感觉木质地面比较软,如果一个人在走廊上走动,全楼的人都会听见动静。

高空扔探头测冰间湖

对史久新来说,这是他的第二次南极之旅。这次他所负责的项目,是首次对南极冰间湖展开实地考察。

科考人员将现场观测位于南极埃默里冰架前的一个冰间湖,航空拍照,并从直升飞机上向湖中投放抛弃式温盐深仪。史久新介绍说,随着仪器探头自由落体进入湖中,将测量从海面到海底100海水的温度和盐度。探头有人的前臂那么长,拳头那么粗,形似鱼雷,后面有根数据线,与飞机接入设备相连,实时将测量到的数据传输到飞机上的设备中,每枚探头价值4000元。

据史久新介绍,我国此次考察涉及的科研项目多达几十个。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中山站和长城站的扩建改造,并为建设第三个南极考察站选址,主要瞄准更具体的科考目标,如深钻、冰川观测、大气观测等。在为选择内陆站做一些基本情况调查的同时,这次考察中的运输任务也非常重,包括帮助韩国和智利的考察站运输补给物资等。

队员们还将再次对南极内陆最高点——冰穹A进行考察,科考队中有两位来自天文学界的专家,作为我国首赴南极内陆考察的天文学家,他们肩负在南极建立天文观测站的任务。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