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让资助更公平、公正

作者:赵笛来源:青岛日报9月17日发布时间:2007-09-18

字体:

李言芬是中国海洋大学2007级的新生,家境贫困的她在报到时顺利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办理了手续,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李言芬的脸上并没有担心,因为随通知书一起的学校资助政策和报到后老师的介绍,已经让她了解到,国家已经出台了资助贫困大学生的新政策,贫困生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问题。

  从今年起,国家投入了100多个亿用于困难学生补助,用海大学生处副处长李春雷的话说,上半年就发了将近10个文件,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贫困生资助工作在资金上得到了保证。不过,这么一笔庞大的资助资金,这么多的受资助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公平、公正的受到资助,却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资助新政让所有贫困生受益

  根据国家的政策,我们学校近20%的贫困生,都能获得至少一项补助,近10%的特困生,也不会因经济问题而辍学。在青岛大学的新生报到现场,青岛大学学生处处长王焕良告诉记者。根据教育部的精神和省政府的政策,原来学校收取学费的10%要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现在则是学校事业性收费的5%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王焕良表示,这项政策带有很强的引导性,就是要让各学校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同时扩大受惠面,让更多的贫困生受到资助。

  从高校目前的资助体系来看,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以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为主体的国家资助成为了各高校最主要的一块。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范围是全校学生的14%,励志奖学金是3%,还有国家奖学金、学校以及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加上国家助学贷款,基本可以覆盖所有的贫困生。王焕良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青大用于资助贫困生的金额约为1500万左右,今年不会少于去年;去年国家资助金额只有280万,今年保守估计在1400万,这将大大减轻学校的压力。

  从前我们的资助力度达不到现在要求的程度。现在国家新政策出台后,我们可以肯定所有的贫困生都会得到资助。李春雷也是这个观点。

  贫困生认定成为重中之重

  钱多了固然是好事,但如何能让这些钱公平、公正地分到贫困生手里,却是各个高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贫困生资助工作首先就是认定。李春雷告诉记者,我们都会向贫困生发放家庭收入调查表,让当地民政部门盖章。同时各个学院还成立了认定小组,对贫困生名单进行核实,并向全校公示。

  对于贫困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也是这方面,对于如何认定贫困生,青岛大学自动化学院大四学生邹宗伟就认为:要更多地吸取学生的意见,因为彼此生活在一起,是不是贫困生一目了然。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受资助贫困生名单确定后,要有5天的公示期。王焕良认为,关键是要在制度上明确哪些条件是可以受资助,哪些条件是不能受资助的。在青大的贫困生认定条例中有十准九不准,即符合包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来自贫困地区父母皆务农等10个条件之一的学生,均可申请资助;同时,如果学生购买高档消费品、在校外租房、经常出入网吧等行为,将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

  有时,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调查是最真实的,也能反映出他们的真实经济收入。李春雷说。

  另外,一些高校还对贫困生进行动态管理,有些学生因为家庭出现变故而导致贫困,也许随后家庭情况好转,我们都要进行跟踪,才能及时了解情况。王焕良表示。

  避免贫困生“一夜暴富”

  青岛某高校曾有一名贫困生学生,因为受到各界的关注从而获得了多项资助,不仅一举摆脱贫困,其生活水平比起一般学生都要好。如今,随着国家投入的加大,贫困生获得的资助项目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限制,一些特别优秀的贫困学生的确可能成为暴发户,不仅个人解困,有可能全家脱贫。李春雷半开玩笑地说。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各个高校也有所考虑。海大规定,社会资助达到2000元以上的贫困学生,学校将不再优先资助;而青大采取的是一次性下发资助文件,分批次审批的办法,避免一个贫困生获得多项资助。

去年,我们实施了因人施助的资助。对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资助方案,这涉及到很大的工作量,从去年实施的效果来看还不错,这使得我们的资助更加合理更公平。王焕良说。他同时还表示,由于国家资助比例的加大,学生资助由原来的以学校为主变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将降低或取消学校定期困难补助,而加大勤工助学的投入,使学校资助成为政府资助的有效补充。

记者:赵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