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学院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建校,校长杨振声即提出青岛地处海滨,拟开设海边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学系。
1932年青岛大学改组为国立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也提出青岛对研究海洋生物有诸多便利。1933年,筹设山东大学海滨生物研究所,选址沙子口,由生物系教授兼任研究所主任,因经费不足,发展缓慢。1934年夏联合北大、清华及中华海产生物学会,共同将其改组为青岛海产生物研究所,这年夏天国内许多专家来青参加研究,秋季又停顿。
山东大学生物系有曾省、童弟周、林绍文等教授,秦素美、曾呈奎等讲师,设有海洋生物学实验室,海藻学、鱼类学研究室,同时有鱼类饲养室、标本陈列室。
其中1936年建的生物系海洋生物学实验室,除采集,调查外,主要任务是进行研究,研究人员以教学人员兼任,不另聘任,经费每年为2000元,当年得研究论文20余篇。
教师带领学生采集,研究海洋生物,北至龙口,烟台沿海,南达台州、厦门海滨。
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设水产系,朱树屏任系主任。朱树屏(1907-1976)山东昌邑人,1938年考取公费留英,1941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42-1945受聘英国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他培养的藻类培养液,被命名为“朱氏培养液”,又研究成功“朱氏人工海水”。1946年12月回国,1947年8月受聘为山东大学水产系主任,将该系分为鱼捞、加工、养殖3个专业。1951年调任中央水产实验所(后改称黄海水产研究所)。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山东大学农学院迁至济南,水产系留在青岛。厦门大学海洋系理论组并入山东大学,组织新的海洋系,由赫崇本任系主任。赫崇本(1908-1985),辽宁凤城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又为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博士,1949年回国,被聘为山东大学教授。
1958年10月,山东大学迁往济南,海洋、水产、地质三个系的全部建制留在了青岛,称“山东大学(青岛)”,由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高云昌主持工作。仍在鱼山路校址。
海洋系主任郝崇本等建议在青岛建立海洋方面的高等学校,山东省向教育部提出报告,1959年3月30日中央批复以海洋系为基础,在青岛建立山东海洋学院。1959年8月1日,山东海洋学院正式成立(地质系于1960年独立建为山东地质学院离开青岛)。
1987年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海洋科学为特色、包括理、工、农(水产)、管理和社会科学的高等学校。是国家教委直属重点院校之一。
1988年1月,山东海洋学院改称青岛海洋大学,各地及海外学子集于一校。设有14个系,37个专业。是国家批准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全的大学。
本科专业有物理海洋学、天气动力学、物理学、海洋物理学、化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勘探地球物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地理学、海洋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生物学、海水养殖、淡水鱼业、食品工程、渔业工程等。
今为中国海洋大学,有鱼山、浮山、崂山三个校区。
新闻来源:青岛早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