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粽子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现代人所淡忘,主要是由于它们的主题都是吃: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以至物质生活丰裕后,吃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节日因此变淡。
其实端午节的精神内涵远不只是吃。从春秋以来的2000多年,端午一直是民间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的节日,它更是精神层面的节日,寄寓了人们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
有多少端午习俗已被我们忘怀
山东省直机关的公务员卢露今年36岁,说起自己童年的端午节,她十分向往:“在端午节的记忆里,除了有滚滚的麦浪,在原野上空鸣叫的布谷鸟,酸甜的麦黄杏,散发着淡淡清苦的艾草,更多的还有作为孩子受到关照的欣喜:一早醒来,手腕、脚踝上已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大人们说是系上就百病不侵。端午节后的第一场雨,就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着被带走了。”
谭尚水退休前是济南一家刊物的编辑,他说,在胶东一带,端午节这一天孩子们都早早起床,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到田野去采集露水,用露水洗眼睛,据说可以不得眼病,耳聪目明。女人们则在头天晚上给自己的孩子缝制香囊,里面装上香味浓烈的香料,用以护佑弱小的生命。
民俗专家、泰山学院
传统节日习俗为何渐失群众土壤
原本产生于民间的端午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一些节俗已不再见于民间,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过节,为什么过节,误以为过端午就是吃粽子。山东民俗学会副秘书长张勃分析认为,端午节等传统节日遭此境遇,原因有三:
一是历法的变更,从1912年开始,公历成为法定历法,农历渐渐变得可有可无,而传统节日是以农历为依据、在岁时基础上形成的,农历的衰微,使得传统节日不再像以前那样无论官民之分、朝野之分、雅俗之分,都参与到节俗活动中去。
二是传统节日植根于农业社会,节俗的形成与人们对农业社会的认知有关,随着从事农业人口的减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习俗渐渐从城市生活中消失。
三是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科学思想,科学成为认识社会的唯一正确方法,一些节日中的习俗被斥之为“迷信”“不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变化,传统节日的习俗渐渐丧失了群众土壤。
民众需要补上传统节日这一课
民俗专家提出,中国任何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信仰色彩。实际上,传统节日的魅力恰恰包含在这些有信仰色彩的节俗之中。对这些习俗,不应单单从迷信的角度去看,而应看到其中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对美好未来的期盼与寄托。
张勃认为,“需要为民众补上传统节日这一课。”比如七夕时教孩子们穿针引线,端午节教他们包粽子、缝荷包等,还应对传统节日进行有意识的重构、改造,创造一些新的节俗活动,如现在传递端午文化的手机短信已经出现,网上的端午节吧也十分火暴,“只有通过这些,让现代人重新认同、接受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才能真正回归民间,获得生命力。”
台湾端午气氛浓,坚守传统有创新
19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在台湾,各地的节庆活动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中不乏创新,人们还不忘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送去关爱。
坚守传统端午习俗
台湾民间非常重视端午节,其中一个历史原因是早期的大陆移民多无法适应当时蛮荒的台湾岛,死于瘴疠时疫者时有所闻,端午这个以驱疾避疫为基本精神的节日便显得格外重要;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台湾《联合报》日前专文介绍了岛内民间至今仍严守的几大端午习俗:挂菖蒲、艾草,为的是驱毒避邪;喝雄黄酒,为的是“消毒”;包粽子和划龙舟,自然与纪念屈原有关;打“午时水”是另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习俗,人们在端午节正午求取“午时水”,传说用来泡茶、酿酒特别香醇,还有治病、解热的功效。
记者的一位台湾朋友说,今天岛内端午节的氛围中填充了一些新元素,但传统味道仍是民众们最乐于接受的。孩子们在端午节都要挂上的香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虽然如今的香包越来越多地用棉花喷洒香料作为填充物,但仍有不少中药店遵循古法以檀香、丁香等中药制作香包,最受欢迎。
节庆活动热火朝天
今年端午节,台湾民众从16日至19日有4天假期,但岛内各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其实早在6月初就已启动。
台北市17日开始举行一连三天的“2007水岸台北──端午嘉年华”活动,核心内容是“台北龙舟锦标赛”。而早在本月9日,台北市政府就在全台唯一的屈原宫依循古礼举行了龙舟点睛和祭江仪式。
苗栗县的龙舟赛则突出创意特色,吸引民众以当地素材、环保、客家意象为主题,设计制作“创意龙舟”。有人用漂流木加上客家花布扎成龙舟,有的用丝瓜做龙头、用回收的光盘做鳞片。
岛内的传统戏曲演出团体也在端午期间推出了应景剧目。“国光剧团豫剧队”由有岛内“豫剧皇后”美称的王海玲领衔,推出《白蛇传之“盗仙草”》以及《钟馗辟邪》等。
端午不忘爱心助人
端午来临,岛内民众在举家欢度节日时也不忘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们。
在新竹县的一个社区里,100多位家庭主妇亲手包了3000颗肉粽,分送给10余个弱势团体享用。这个爱心行动已经坚持了很多年。
在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亲自领军的“听障奥运队”与市劳工局长苏盈贵带领的“五障俱全队”参加了龙舟表演赛。
新闻来源:新华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