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科学家发现“奇特双星”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经济网发布时间:2007-06-12

字体:

 

 

按照目前流行的观点,一颗恒星要想拥有附属于自己的行星系统,那它必须包含有足够的金属元素。然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威廉·考克兰等人却在一颗不包含有任何金属元素的恒星附近观测到了行星,而且一次就找到了两颗。

 

  这颗恒星的编号为HD 155358,位于武仙座,距离地球约140光年。它的特性与太阳非常相似,但温度要低得多,重量也较轻。不过,HD 155358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上氧、碳和铁这类由氢聚合而成的元素含量非常少,尤其是,铁元素几乎检测不到。

 

  上述元素在恒星周围气态云团结构演化为行星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这些元素的含量太低,那么行星将会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材料而无法 形成。

 

  不过,根据威廉·考克兰等人的观测结果,在HD 155358周围居然存在着两颗行星,而且均是类似木星这样的气态巨行星:一颗的质量为木星的89%,另一颗为木星的50%

 

  有趣的是,这两颗行星还并排而居,相互的引力作用非常显著。它们中,一颗的轨道呈圆形,另一颗则非常扁。

 

  更为奇特的是,由于引力的作用,这两颗行星还在不断改变轨道的形状--据计算,轨道形状发生变化的周期为2300-2700年。该项研究的参与者之一,迈克·恩德尔表示,它们就像是一对舞伴。科学家们表示,两颗行星目前的状态还将继续稳定地存在大约1亿年时间。

 

  此前,科学家们仅发现过一颗恒星--HD 47536--在具有如此低的金属元素含量的情况下还拥有属于自己的行星。

 

  至于这些行星是如何形成的,还有待于科学家们进一步的研究。目前,对此共有两种解释。

 

  按照第一种解释,重元素形成于围绕在恒星周围的气态圆盘之中。之后,从其中开始出现物质聚集现象。考克兰等人便认为,正是这一原因导致在HD 155358的周围出现了行星系统。

 

  而来自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阿兰·波斯等人则支持另外一种观点。阿兰·波斯认为,行星有可能诞生自那些金属含量较低的气态圆盘之中:气态圆盘的不稳定性完全有可能孕育出同样包含很少金属元素的行星。至于是何种机制孕育出了像HD 155358这样的行星,仍有待于科学家们去解释。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