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近日玩起了“变脸”——五一期间,该栏目开讲《红旗渠的故事》,主讲人不是易中天,也不是于丹等学术明星,而是一位市政府对外联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李蕾。《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等人到红旗渠考察,她作为对外联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接待。毕业于职业学校、本是讲解员出身的她,为万卫等人讲解了红旗渠故事。结果万卫很欣赏她的表达能力,就决定让她上《百家讲坛》试一下。只用了十天收集资料,李蕾就“鬼使神差”地走进《百家讲坛》录制现场。(《重庆晚报》
就像有人反对《百家讲坛》开讲《红旗渠的故事》一样,李蕾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性,且身为河南林州市政府对外联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其身份让某些观众很“感冒”,认为美女官员与《百家讲坛》的氛围不协调,于是对《百家讲坛》邀请美女官员主讲表示质疑。有观众认为《红旗渠的故事》政治色彩太浓,不吸引人。而媒体评论人张敬伟则认为,“《百家讲坛》开讲的是文史百家,因而,人们对于红旗渠这样的人造工程,只会发出现实的赞叹而不会产生对历史迷雾的好奇追索,注定不会打动人。”张敬伟还批评李蕾,“不是文化的传播更像是道化的宣传,不是历史的言说更像是现实的煽情”。
对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某些观众对《百家讲坛》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比如认为《百家讲坛》只能讲解“历史”而不能讲解“现实”,比如《百家讲坛》只能由专家、教授、学者主讲而不能由官员、普通人讲解。这些,都是《百家讲坛》开讲以来一成不变的风格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当这种风格一旦发生了变化,观众的感觉就会产生“误差”,因此怀疑《百家讲坛》是否在转型,是否过于主旋律?
其实,这是
有网友认为于丹、易中天等是明星学者,是他们所在领域的专家,但是李蕾只是一个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她有资格来讲这段历史吗?则彻底否定了美女官员。按照这位网友的逻辑,《百家讲坛》好像是专家、教授、学者的天下,而非普通人的讲台,在这种主管意愿主导下,普通人要想登上《百家讲坛》好像比登天还难。这种“崇上”思维是可怕的,并不利于《百家讲坛》的发展。所谓《百家讲坛》,讲求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作为主讲人,各种历史文化都可以进入讲坛,否则《百家讲坛》就变成了专家、教授、学者的一言堂。公民也有表达的权利,只要他具有某一方面的专长,或者对某一领域深有研究,那么,他完全有资格站在《百家讲坛》上,为我们讲解历史,传播知识。同时,也让普通人的主讲人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对历史的研究并非专家、教授、学者的专利,作为一名普通人,他完全有自由、有兴趣去钻研历史。回到美女官员李蕾的身上,李蕾作为对外联络接待办公室副主任,是讲解员出身,这就决定了她对红旗渠那段历史的了解,而她在为《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等人讲解红旗渠的故事,也得到了万卫的赏识。说明李蕾不论是历史知识,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专业水准,完全有能力走上《百家讲坛》,其得到了《百家讲坛》制片人万卫的赏识,就是很好的证明。
我们期待更多的普通人能走上《百家讲坛》!
文:池墨 新闻来源:新华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