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四年寒窗三年轻松度过

作者:田璐来源:青岛晚报2007年4月10日发布时间:2007-04-13

字体:

海大13学子提前毕业个个故事精彩。

当一些大学生读了4年书却难以修满学分毕业,而他们只念了3年就顺利完成学业。昨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大学了解到,该校有13名大学生已修完大学本科课程。海大教务处学业与学籍管理科科长席静介绍,13名同学来自6个学院10个不同专业,经审核基本符合申请提前毕业的条件。如果他们在本学期全部完成了拟毕业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取得相应学分,将被列入2007届毕业生计划上报山东省教育厅,待批准后将于今年毕业。有望成为继康斌等4名学生之后第二批从中国海洋大学提前毕业的学生,而且其中易建阳同学还将成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全国首个毕业生。他们到底有什么过人的能力?

昨日,记者走进了这群特殊学生,了解到他们中不同于他人的事情

高考遗憾逼出“考研专家”

人大和外交学院研究生初试轻松通过

20岁的女孩王婵媛是海大编辑出版专业2004级学生。“我提前完成学业是为了了却我高考时的遗憾。”王婵媛告诉记者,当年王婵媛在泰安肥城市排在前三名。如果正常发挥的话,考上北大应该不成问题。可高考期间,王婵媛发挥失常。尽管进入了大学,可王婵媛心中的北大情结依然没有散去。失落、郁闷、遗憾之后,海大的弹性学分制让她眼前一亮。大一上学期开始,每学期王婵媛都选修33或者35个学分的课程,几乎达到海大规定的学期学分最高定额。王婵媛大三就早早地修满了学分。

去年九月份英语六级王婵媛以530分的高分通过人大的外交学研究生。今年3月份,外交学院也给她寄来了复试通知书。考研结束后,面临毕业的王婵媛又报考了烟台市科协公务员。但这些她都放弃了。“我年龄还小,需要多学东西。” 王婵媛告诉记者,她希望好好复习,今年10月份重新报考更理想学校的研究生。

打工经历让我珍惜时光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全国首个毕业生高中曾弃学闯深圳

 

易建阳,一个脸色黝黑、憨厚羞怯、说话带着点湖南味道的男生。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要求159.5个学分,而带上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正在上大三的易建阳目前已经修了172个学分。他将成为全国第一个货真价实的文化产业管理毕业生。谁能想到,他上高中时居然跟着同乡前往深圳在一家电子厂当组装工。一年之后,他才返回学校,重新拿起了课本考大学。

  

“正是那一年的打工经历让我知道了珍惜时光。”易建阳对记者说,为了实现自己追回一年时光的目标,侥幸考上大学的他早早地定下了三年毕业的计划。每学期平均比班里同学多修8-10个学分,成绩也逐渐从入学时的倒数赶到了班里中上层次,平均分达到80分以上,全班36个人,他的名次排在第8名前后,两次拿到学习奖学金。

易建阳的能力已经获得了南方某省份文化管理部门的青睐。对方让易建阳毕业后先去实习,然后参加下一批国家公务员考试后正式进入机关工作。

三年毕业还嫌时间长
大三毕业当上公司经理助理

如今,很多大三学生为工作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而海大2004级的大三学生王士轩则安心地等待毕业。因为他已经在唐山一家公司提供的经理助理岗位劳动合同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王士轩今年22岁,新疆乌鲁木齐人,工商管理学院学生。谈起自己提前毕业,他还嫌三年长了点。“如果学校允许,我再努力一点的话,两年半就应该修完了。”王士轩笑着说:“高强度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每学期比别人多出3、4门课对我来说并不是太吃力。”王士轩并不是人们想像当中的书呆子,他爱好很广泛,也喜欢参加一些活动。目前他是管理学院学生会副主席。平时他也喜欢上网,12岁就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13岁就学会了开车,并偷偷开车上了路,18岁时顺利拿到了驾照。“我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尽管也会占用一些时间,但更多的是对学习的促进。”王士轩对记者说。

文:田璐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