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昨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表示,帮助高校化解财务危机,一方面要靠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贷款使用效率,把化解学校的资金风险放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来考虑,另一方面也确实需要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帮助学校化解贷款风险。
今年两会期间,“高校破产”成了代表委员们深深的担忧。据了解,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在这一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然而,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与政府提供的资源不成比例。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校利用银行贷款解决问题。然而,在学校建设高峰期过后,高校面临还贷的巨大压力。负债办学的现象在全国高校屡见不鲜。
审计部门此前公布的1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3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显示,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韩进说:“它使得一部分学校现在的债务负担比较重。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高校在建设过程中追求不必要的高水平。”他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从客观上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但同时,由于政府在高等教育迅速扩张的同时并未给予相应保障。
为帮助学校化解贷款风险,韩进强调,教育部将为高校贷款设立上限额度,设置预警指标,韩进介绍,教育部首先要进一步控制高校贷款,对教育部直属院校的贷款进行审批,在每个学校建立资金模型,对它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等进行监控,据此判定它的贷款上限额度,并设置预警指标。在一定指标之下,学校可以自行决定贷款行为。但超过一定指标就需要审批,超过另外一个限度就禁止其贷款。
韩进说,教育部自2000年就注意到高校资金压力问题,强调高等教育发展要从规模转向质量。
新闻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