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从美国向中国高校运书的“愚公”们

作者:李博来源:新华网3月26日发布时间:2007-03-27

字体:

新华网纽约3月26日电 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间仓库,四位“赠书中国计划”发起人26日一早便开始忙碌。他们把书一本本地放入纸箱,然后用宽胶带纵向、横向把箱子密封好。4个小时后,800多箱共计2万余册科研类图书被严严实实地装满了一只巨大的集装箱。当天下午,这只集装箱将要启程,被运往万里之外的中国青岛。

“中国教育部的官员告诉我们,一定要把集装箱装满。我们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间,这样一是为了运更多的书回去让更多学生受益,二是为了避免书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今年88岁高龄的“赠书中国计划”召集人马大任对新华社记者如是说。

据马大任介绍,这批图书来之不易,是上百名华裔学者无偿捐献给“赠书中国计划”的,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报中国,把自己一生收藏的图书赠送给国内各大高校,为国内大学生提供更多科研资料。其中,仅纽约医学研究院图书馆馆长贾英一人就捐书116箱。联合国退休职员王汝梅病故后,他的夫人将他毕生藏书共计65箱捐赠给了“赠书中国计划”。

在26日运出的2万余册图书中,有一部分是被赠书者特别指定捐赠给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这批书会先运到中国海洋大学,再由中国海洋大学负责分发给各校。其余书籍由中国海洋大学负责管理,并分发给需要这些书籍的高校。

“赠书中国计划”2004年底在美国成立,属非盈利性公益组织。在2005年8月和2006年8月,该计划分别向中国高校运书1万多册和2万多册。“赠书中国计划”的15名工作小组成员都是60岁以上的老华侨。

找书是件苦差事,马大任把它比喻为“有时像讨饭”。为了找书,“赠书中国计划”的15名工作小组成员运用了向朋友发电子邮件、参加学术会议向人推广等各种办法。最另类的办法就是每天读报纸看讣告,看到哪位专家、学者去世了,就马上和他家人联系,希望家属捐献藏书。所以,每一本书的背后都要一个故事。

对于未来,这些为中国搬书的“愚公”们满怀信心。他们说,在美国已经退休的华裔教授和专家人数很多,他们的私人藏书正好可以补充中国各大高校图书馆外文书籍的不足。如果这些资源能够被充分开发,那将是无穷无尽的资源。另外,他们也建议中国各大高校与在美国的友好学校取得联系,通过交换的形式获取一些美国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专业书籍和每年剔除的重复本和旧版书,这些都是很好的外文书籍来源。

文:李博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