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项硬件指标北大均不及格 短期内达标存在困难

作者:徐笛来源:北京青年报发布时间:2007-03-09

字体:

    教育部对其直属高校的基本办学条件分析报告显示,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8项硬件指标,北大均未达标。日前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回应称,北大要在短期内完全达到教育部规定的硬件标准存在困难。他还透露,北大将扩大两年制硕士的比例,科研项目多的导师也可多招研究生。

 

  1926年北大校园面积为104公顷,如今北大校园面积扩为177公顷,而同期学生数量却翻了45倍,达到3万多人,这造成北大生均硬件教育资源紧张。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分析报告中显示,北大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会堂、行政办公用房、宿舍、食堂8项办学硬件指标均未达到国家标准。对此许智宏解释称,近几年北大学生数量增加较快,但校园面积并没有相应增加。

 

  许智宏坦陈,短期内要想达到国家标准还有困难,除了争取更多的土地外,今后北大还会将校内教师住房逐步置换为教学、科研用房。此外,今年夏季北大新的教室楼也将落成使用,可缓解目前教室紧张的现状。新建的奥林匹克乒乓球馆在北京奥运会之后将改为北大综合体育馆,为师生提供更多的体育设施。

 

  研究生培养

 

  导师项目多 可多招研究生

 

  今年是北大实施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的第一年,研究生入学时可申请不同等级的奖学金,或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获得助学金。培养体制改革后,研究生培养经费除国家、学校提供的以外,导师的科研经费会承担较大比例。

 

  理、工、医学科学生培养成本非常高,许智宏称,以分子生物学为例,每名学生一年的培养经费需要几万元。改革之后,如果导师没有项目,没有科研经费,学生很难得到必要的研究技能的培训。所以北大将对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导师给予一定的倾斜,允许其多招学生,确保比较好地完成科研项目。

 

  研究生待遇不再“大锅饭”

 

  在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之前,研究生待遇相差无几,许智宏表示,实施改革后,研究生的待遇也将拉开差距,参与项目的数量和优劣程度将决定研究生的待遇水平。对于一些科研经费少的基础学科,北大也将采取措施确保一定数量的学生获得奖学金。

 

  许智宏还透露,北大将适当扩大两年制硕士的比例,但不会一刀切。目前北大有8个院系实行硕士培养两年制,而清华大学大部分学科都已按两年制培养硕士。

 

  就业难是名校报研人数下降原因之一

 

  作为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实施的第一年,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报研人数却首次出现下滑,报考北大研究生的人数比往年少了2000多人。对此,许智宏分析一方面是学生选择越来越理性,此外研究生就业形势不乐观也是原因之一。随着研招规模的扩大,部分研究生就业也遇到了一定困难,不少学生以前把考研当做就业缓冲,却发现读研后找工作并没有变得更容易。

 

  校园建设

 

  开建新校医院大楼并对外服务 缓解中关村地区看病难

 

  今年可谓北大的“基建年”,北大将建设新的校医院大楼,按照社区医院的标准,建成后不仅仅服务于北大师生,还将部分向社会开放,届时有望改善中关村地区看病难问题。北大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外国专家留学生公寓、新法学院大楼等工程也在抓紧建设。

 

  北大校内水系留存了清朝时期的原貌,但由于整个地区地下水位的下降,目前不少河道干涸,未名湖水位也在降低。许智宏透露,北大计划通过中水系统将学校的生活废水处理成中水后注入校内水系,使校园重新“湿润”起来,但目前经费是个棘手问题。

 

  热点回应

 

  许智宏称,“面对舆论,压力肯定很大,但现在已经想开了,不要出了一点事情就很紧张,整个社会也在逐渐开放,应该容得了各种舆论对北大的批评”。他笑称,“我想天不会塌下来的”。对于近来媒体对北大的各种报道,他也一一给予了回应。

 

  北大不会出台规定简单限制教授兼职

 

  北大副教授阿忆曾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工资单——月薪4000余元,并提出如不走穴难以维持生计,此后引发舆论热议。许智宏表示,阿忆“晒”出的工资单基本上是“切实的”,北大副教授的月工资大致在3000元至4000元之间,这在全国高校中处于中上等水平。

 

  对于阿忆呼吁社会关注中青年教授收入低问题,许智宏认为可以理解,但他表示:“北大教授在充分表达己见的同时要注意不要引发社会的炒作。”而北大也不会出台规定简单地限制教授在外兼职,许智宏说,学校对教授8小时以外的行为无法实时监控,即使做出规定也无法实施。

 

  科研机构成本很高 国家社会应予以支持

 

  近来有全国人大代表痛批北大、清华等名校掠夺了过多教育资源,对此许智宏回应称,去年北大的运行经费中,国家财政拨款所占的比例不到50%,其中教育部的拨款是按照学生人头拨付的,学校运行经费中除收取少部分学费外,大部分要靠学校自筹。社会上舆论所称的占用过多资源,恐怕是因为这些大学争取了很多社会资源,包括科研经费等。他认为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成本是很高的,因为这些学校承担了一大批科研任务,又是科研机构。为完成科研项目,除了教授们通过竞争获得的科研经费外,事实上学校还要为完成这些科研工作提供必需的支撑条件,如实验室、仪器设备等,所以国家社会应予以支持。

 

新闻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