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X+1”露出真容颜
16日,第一本《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山东卷考试说明》终于运抵我市,记者第一时间获取真实资料,披露9科考试说明,一解众人心中对“3+X+1”新高考的谜团。
2007年是我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后的首次普通高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我省仍然自行组织各科目命题,采用“3+X+1”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分值各为150分,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分值各为240分。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报考文史类、艺术文科类考生须参加文科综合的考试,报考理工农医类、体育类考生须参加理科综合的考试。“1”指“基本能力”测试,是我省在普通高中首次增设的考试科目,其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卷面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1”的考试内容不分文理科,是所有考生必考科目。高考总分750分。
据介绍,《考试说明》体现了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的考察,突出了我省的地方特色,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减轻学生负担、纠正文理偏科、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突出学生素质和能力考核”等新课程改革的意图。与往年相比,“3”(语文、数学、英语)与“X”(文、理综合)变化不大,保持相对稳定,但在考试内容的要求、题型结构的设计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选择性要求,更注重考察能力,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1” 是什么?
“1”的考试内涵“基本能力”测试是指对新课程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查。
测试包括9项内容“基本能力”测试应以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着眼于不同学习领域、不同科目间的有机整合和内在联系,借助一定的生活、生产和学习情境综合考查学生的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均采用综合题的形式。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由3-5个题组构成,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分值共30分。第Ⅱ卷由5-8个综合题构成,根据考查需要,在每个综合题内部设计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填空、问答、识图、绘图、判断、列表、设计、归类、连线(匹配)等,分值共70分。
基本能力测试例题
齐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探究齐鲁文化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请你从“走进齐鲁文化”的角度,选择一位齐鲁文化名人进行相关研究。
1.请拟定你的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
2.简述你选择该课题的理由(至少两项):
(1)__________(2)__________
3.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研究(至少三项):
(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_
4.请拟定你的研究计划(至少四项):研究顺序 研究任务 采用的工具或方法
命题说明设计意图:本大题以对齐鲁文化进行研究型学习为切入点,旨在综合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化现象,提出研究课题,阐述研究意义,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并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
语文:首现选做题
2007年语文考试说明有三点变化,一是将原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作品阅读(俗称“大阅读”)改为选做题,共18分,要求考生从以下两个阅读文本中任选一个文本作答。1文学类文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作品)阅读,4题,共18分;2实用类文本(访谈、调查报告、新闻、传记、社科论文、科学小品等)阅读,4题,共18分。二是考试能力要求,在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五种能力之上增加了“探究”能力,并在选做题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作了具体说明。三是选做题说明中指出:要了解“文学体裁”和“实用类的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试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共36分;第二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四种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14分。
数学:坚持稳中求变
与2006年相比,数学《考试说明》中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函数内容中,新增了幂函数的概念及图像与性质,函数与方程(一般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新教材中,新增设了算法与框图,推理与证明,定积分与微分基本定理,删去了极限的内容;此外文科中删去了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理科保留);立体几何在新教材中分成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注意选修部分只要求理科学生掌握。必修部分要求掌握简单的空间几何体的画法(三视图、直观图)、表面积以及体积的计算公式;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概率与统计部分文理科要求的也有较大差异;
数学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参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和掌握。能力主要指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英语:不求死记硬背
2007年“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考试要求等方面做了大幅调整:明确了新课标规定的八级目标要求,要求词汇量为3300个左右;对听力和阅读以及写作提出了较为翔实的要求,同时也反衬出它对命题思路的基本要求;考试题型作了调整,删掉了有误导因素的短文改错题,增加了突出运用的阅读表达题;调整了分值的比例,完形填空题为20分,阅读表达题为15分,作文为30分;对阅读表达这一新题型的题目做了必要的限定;参考试卷给定阅读理解4篇,每篇5题;首次给定二卷作文的给分范围和评分要求;在附录中详尽地罗列了语法项目、功能意念、话题项目等要求;并对词汇表中的词性做了标注要求。
语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课程标准八级要求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300左右。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办法另定)。试卷满分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占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占45分。
物理:注重主干知识
2007年的山东卷物理将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在试卷结构上更加灵活,采用了选做题,为学生能力的全面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内容方面包括必考内容(物理1,物理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和选修内容(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其中必考内容的考查包括7道多选题(共28分)和第二卷中一道实验题与两道计算题(共45分)。选做题分别针对选修的三个模块命制三个主观性题目,学生可从中选2个作答(共16分)。可以看出2007年的山东卷物理比以往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在试卷结构上更加灵活,采用了选做题,为学生能力的全面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实验的考查上新增加了“探究动能定理”,第二卷的三个必做题和两个选做题在每一题中都可以设有若干小问,以增加知识的覆盖面,选修3-4新增了“相对论”的考查。选做题从各模块难度均衡及平稳过渡的角度看,更加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例如选修3-3的分子动理论,选修3-4的机械波,选修3-5的动量和原子结构与原子核。从山东卷的考试说明可以看出物理在“x”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x”共240分,其中物理占89分),而且“x”的区分度将主要体现在物理上(第一卷只有物理题是多选题),这些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化学:强调过程方法
2007年的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共计78分,其中必考部分Ⅰ卷28分(7个小题),Ⅱ卷必考部分42分(三个大题),选考部分8分。化学必考内容包括:化学1、化学2、化学反应原理;化学选考内容:从“化学与技术、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一个模块。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仍然是三个方面,即“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
化学必考内容是从“化学科学的特点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等几个方面进行要求的。既和以往理综考试内容有相似和相同的地方,也体现出新课标的特点,在内容要求上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如要求“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能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了解氯乙烯等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等。
生物:扩充相关知识
2007年高考试题山东卷中,理综为240分,生物学占73分,在理综中的比例由今年的24%上升到30.4%。2006年生物选择题有5个小题,共30分,非选择题2个小题,共42分,全部为必做内容。2007年第一卷选择题8个小题,共32分,第二卷的非选择题2个小题,33分,都为必做内容。第三卷2个小题,每题8分,从中选做一道题目。
内容上与课改前也有不少差异。旧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内容,如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矿质代谢、生殖的方式等,都不在新考试说明的考查范围之内。增加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实验和选修内容,如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蛋白质工程、酶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等。
政治:考查人文素养
2007年政治高考将有五项变化。一是考试范围增加了“文化生活”(必修模块)和“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选修模块)。二是考点必修部分基本与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一致,又增加了选考内容。基本依据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要求,适当做了一些补充。三是题目及分值设置必考内容中政治约占36%,依据参考试卷看必考有9道选择题,占36分;一道学科内综合非选择题,占25分;一道三科综合非选择题,政治占13分;选考为非选择题,考生必须在两个选考模块(“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任选一题作答,每题10分。四是分析参考试卷可以看出,新高考更加关注社会生活,不仅关注国家社会大生活,也关注学生身边小生活;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理解、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对考生人文素养及学科素养的考查。五是新增加的选考内容题量符合考生实际应考水平,适当减少了学生的复习负担。
地理:考点范围有变
必考内容中出现很多新增考点,同时部分考点中的说明运用的专业术语发生很大变化。例如: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协调人地关系;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地理信息系统突出应用和功能;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区域考试范围的变化要特别关注;中国地理中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区域分析中强调发展条件与措施,强调联系与差异,强调区域内的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其综合治理。
选考内容较以往不仅仅是考试范围的变化和说明中运用的专业术语变化。同时反映了考生需要对选考内容细致掌握和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
历史:注重情景设置
与去年相比,高考历史主要有三点变化:
一从题量上看,历史学科的选择题由去年的11个减少为8个,分值为32分,一个学科内的必做大题,分值为25分,还有三科综合题35分中历史学科占11分,也就是说历史学科必做部分总分一共是32+25+11=68分;另外必须在三个选做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必做,分值为10分。也就是历史的全部总分为78分。
二从考点上分析,与去年相比有很大变动,增加了多年不考的古代希腊、罗马历史,但又由于整个历史教材以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和文化发展历程的专题形式整合了学科体系,删减了一些内容,如民族解放运动等,再加上今年是三个选做模块选一的形式,实际上总体上看内容与去年相比是少了,并且更加体系化了。
三从试题本身看,今年的试题更加强调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和运用,将引入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文:刘淼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