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高校服务地方大有可为

作者:高楚清 涵冰来源:求实新闻网11月28日发布时间:2006-11-29

字体:

1127,在由教育部和科技部联合在浙江大学召开的高校服务地方发展工作会议中,各高校负责人围绕教育部部长周济和科学技术部副部长李学勇的讲话精神,结合浙江大学和重庆大学等高校与地方合作,服务社会的经验和做法,就高水平大学该为地方做些什么、怎样为地方发展做好服务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社会服务也是“顶天立地”的工作
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认为,高校要为地方服务,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以前高水平大学在定位上偏重高端研究,往往忽视成果转化、忽视服务地方。通过会议,很受启发。社会服务也是顶天立地的工作,也是大有可为的,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说,服务社会有助于推动高校的发展。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可能整合产生新的学科发展方向,形成良性的学科生长环境。也有利于传统学科高新化,优势学科强势化,新兴学科集聚化。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冯瑞龙和北京大学副校长鞠传进认为,高校要把为地方服务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要把科学家的研究工作更好地与国家、地方的重大需求结合起来。

服务地方要创新机制体制
与会代表们认为,高校要作好社会服务的文章,首先要进行合作机制的转变,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市场机制。在这种创新机制保证下,高校内部要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实事求是地落实好项目。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认为,要能够很好地为地方提供服务,首先高校要有提供服务的条件和能力。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质量、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的水平上,都必须不断地根据国家和地方建设的需要,调整结构,提升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唐明建认为,服务地方,仅仅依靠高校和地方政府的一纸协议是不够的,要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和企业间的联盟关系,搭建载体和平台。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认为,在组织形式上,建立一个机构来统领合作非常必要。浙大在这方面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他们在科学的组织形式和内部管理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宝贵的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川生说,在高校为地方服务的过程当中,大学要使探索性研究和企业适用技术研究协调起来,大学教授要把兴趣驱动研究与企业自产驱动研究结合起来,大学分散研究和企业集体研究协调起来。

东南大学校长易红认为,要重视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中评价体制的问题。要把高校支持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创新中的贡献和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比率等,作为考核评价高校科技能力、办学水平的重要方面。

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说,校地合作是双向互动的,有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问题。服务地方做得最好的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生命力最旺盛和成果最大的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有的地区还没有达到市场的成熟度,经济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阶段,单向的实践往往达不到目的。

高校服务地方是全方位的
与会代表们认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按照科学的发展规律来指导工作。要因校致宜,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地方的不同需求来开展服务。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荣认为,高校为地方服务是全方位的,可以在人才、科技、决策、文化、信息和中介等方面提供服务。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袁卫认为,除了政产学研外,文化、人文、经济管理以及社会等方面也能有所作为。特别是大学文化的品牌、积淀对地方城市的文化建设提升也能起到长久的推动作用。

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认为,既要重视地方服务,也要重视行业服务。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认为,服务地方要更系统、更有条理和更加协调地推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把会议的成果不仅扩散到高校,同时也希望能更多地扩散和影响各级政府部门,使之真正成为互利双赢,双向互动的举措。让高校服务地方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

文:高楚清 涵冰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