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北大停建高尔夫 媒体"威逼"下庶民的胜利?

作者:李记来源:红网发布时间:2006-11-01

字体:

内容提要:在“北大建高尔夫练习潮事件到达自我“叫停”这个看似完美的结局之后,本应该是“庶民的胜利”的事情结果,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兴奋、或者说是快感?

 

20061027北京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开幕。来自35个国家的455名海内外学者聚首北京,将就健康与安全保障10个课题展开为期3天的讨论。当天参加北京论坛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之前在北大校园东操场修建高尔夫练习场的计划因争议太大已被叫停,何时恢复修建目前尚无定论。据悉,没想到网上遇到那么多异议,而且当时媒体炒作也十分厉害。因为考虑到社会争议太大,综合考虑,北大还是叫停了练习场的修建计划。

 

相比北大的停建高尔夫练习场,厦门大学等高校的高尔夫球功课,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北大校长许智宏先生对高尔夫练习场修建计划当时的遭遇,感到不解。在此笔者也有一个很大的不解和困惑:在北大建高尔夫练习潮事件到达自我叫停这个看似完美的结局之后,本应该是庶民的胜利的事情结果,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兴奋、或者说是快感?

 

 

北大停建高尔夫训练场 校长称媒体炒作带来压力

 

请相信北大:北大该建高尔夫球场的N个理由

 

高校开不开高尔夫公开课,功课是选修还是辅修?高尔夫能不能培养精英,能培养怎么样的精英?如此等等,这样的问题始终在困扰着高校,更在困惑着公众的思维。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些本该归属高校自主决定权之一的——功课开设自由的权利,被放置在公共场合进行讨论的时候,往往都会被片面地放大,以至于在某些局部放生了变形,甚至是变异。就像人大女学生的露腿事件,就像那许许多多的把大学生、特别是大学女生描写和刻画为与妓女等同的铺天盖地的报道——把个体现象强词夺理为群体现象、把小部分人的错误施加到所有人身上去惩罚——公共话语一旦被群体跟风,衍化为一种舆论暴力的时候,事件的真相注定要变得愈发扑朔迷离,距离事件的理智、心平气和的解决,也就越来越远。

 

媒体观点:高尔夫不如教学生谋饭碗

 

高校高尔夫公开课而言,一种很大的声音就是,高尔夫非但不能培养精英,而且大学生群体本身也已经不能称之为精英了。这个问题深入探讨的结果,注定陷入鸡与鸡蛋先与后这样的悖论中去,在此笔者发反问是:大学生不是精英,那么,哪个群体又可以替代大学生来顶替并被授予这个称号?如果大学生群体真的已经堕落到如某些报道所言的不可救药的地步,我们国家、民族又有什么前途和希望?

 

回到高校高尔夫公开课这个问题上,高尔夫即便不能培养精英那又如何?功课实用主义论即便没有高尔夫,又有几成能真正做到?如果仅仅把高尔夫看作是一门基本的体育课,那又会如何?

 

网友观点:北大拟建高尔夫练习场 投入大收效小

 

   “庶民的胜利之所以没有快感,不是公众对自己话语权获取后的满足。事实证明,这样美好的设想,至少在目前来说还过于前瞻。就高校高尔夫公开课而言,我们没有快感,不是因为某些高校在丧失个性后的堕落,也不是另外一些高校顶风而上表现出来的憨勇——它们都过分的满足于被关注、被炒作的公众目光的聚焦,它们仅仅把公共事件停留在肯定、否定、批判这些表象的餍足,丧失了对事件本身的深入思考,进而设想出解决之道。比如,它们没有考虑到,或者说根本没有考虑采用更现实、更实用、更容易被公众接受的另外一种,或者一些方式,来替代、完善高校的精英教育。这一方面固然来源于公众品位、欣赏层次的提高,大学生素质群体的有待提高。另一方面,更多的则是这些承载了公众希望与梦想的象牙塔的高校,在世俗的污染中堕落,日益丧失个性、迷失自我,从而在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日趋散漫、举步维艰。

 

新闻来源:红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