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琴能让丁婕忘记病痛的折磨
3年前——她在临近高考时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中国海洋大学;3年来——她,利用课余时间偷偷打工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她,为了省钱,自己在家注射抗凝剂……青岛女孩丁婕,她的坚强和自尊,感动了整个岛城。
为了省钱,自己在家注射抗凝剂
3年来,丁婕做了2次大手术,16次化疗,不仅花光了家里积蓄,还欠下不少债务。为了节省每天去医院打针的几十元钱,丁婕将日常需要的药物拿回家,自己配药、注射。
3年前,刚做完化疗的丁婕忍着病痛的折磨,参加了高考,“成绩比预想中要差很多”。尽管丁婕的高考成绩达到了外地一些高校的本科线,但因身体原因,只能放弃读本科的机会。
“如果到海大(中国海洋大学)读书,就只能读专科。”丁婕从小就住在海大(鱼山校区)附近,对海大有着独特的感情。“海大历史悠久,老舍和梁实秋的故居都在这附近,学术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
在父母的劝说下,丁婕报考了中国海洋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浮山校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虽然是个专科,但考虑到可以升本,就业方向也不错,不会太累,比较适合她的身体状况。”丁婕的母亲王建玲和丈夫更多地考虑女儿的身体状况。
在丁婕的右臂上,医生给她安装了一个支架。“3年来,不断的化疗,注射药物,现在已很难找到血管了。医生只好给我做了一个支架,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费劲地找血管,直接通过支架上的输液管注射就可以了。”丁婕语气平静地介绍说。
为了保证支架上的输液管不堵塞,必须每天注射抗凝剂。“如果每天去医院注射,光坐公交车每天就需要4元钱,加上注射费等费用,要几十块钱。”于是,丁婕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把药拿回家,自己注射。当时,她这个念头让母亲很担心,“自己注射能行吗?”
但丁婕很坚决地对母亲说,“有了支架,(注射)应该是很简单的。”母亲拗不过女儿,也确实难以支撑日渐沉重的负担,就勉强同意了。
美丽谎言,父母心中难言的痛楚
3年前的高考前夕,丁婕被查出患了恶性肿瘤。父母拿到丁婕的诊断结果后,“感觉天要塌了”。
2003年3月初的一天,正在积极准备迎接高考的丁婕忽然感觉身体“特别不舒服”。母亲王建玲当时并没多想,以为女儿只是学习强度太高的正常反应。
然而,经过连续三次的检查,检查结果让王建玲感觉“天要塌了”。
“开始,是做了一个胸透,发现有阴影,医生建议做个CT确诊一下。但CT的结果发现丁婕的胸部有肿块,怀疑可能是肿瘤,又做了一个加强CT,确诊为胸腺癌。我看到结果后,感觉天要塌了。”王建玲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声音哽咽起来。“她还这么年轻,怎么就得了这病呢?”尽管不愿意相信,但又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
“妈妈,别难过了。都3年了,我这不还好好的吗!”懂事的丁婕安慰着母亲。
为了不让女儿担心,王建玲强忍悲痛,对女儿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医生说是个良性的脂肪瘤,过几天切除就好了。”
几天后,丁婕背着书包住进了青岛市肿瘤医院。肿块切除后,经过切片和病理分析后,确诊为恶性淋巴癌。
“其实,当时我已经感觉出有些不太对劲,但因忙着准备高考,就没想太多。”丁婕对记者说。“但在接受手术后,又对我进行了化疗,头发都掉光了,我就感觉出自己是得了癌症。毕竟,从电视上和书上,对这方面有所了解。而且,我爸爸妈妈当时的神情也能验证我的猜想。”
但个性坚强的丁婕没有揭穿父母的谎言,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仍然努力复习功课。
“因为距离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她每天都在病床上学习到很晚,连医生都非常感动。”王建玲说,“我和她爸爸曾劝她,暂时放弃高考,下一年再说吧,但她不甘心,说‘努力了十多年,就是为了高考,怎么能放弃呢’。”
丁婕的高中同学每天中午都轮流挤出时间来看她,给她送来测试题,帮她补习功课。
“我的同学对我太好了。高考前,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压力也特别大,谁都不肯浪费一分钟的时间,但他们却舍得牺牲自己的时间去帮我,让我非常感动。否则,我怎么可能考上大学呢?!”至今,丁婕仍然非常感激高中的那些同学。
但是,父母看在眼中,却疼在心里。“我们当时非常担心她的身体受不了,但又不忍心违背孩子的意愿。”王建玲和丈夫常常蹲在医院的走廊里抱头痛哭,但在进入病房前,又得装作没事的样子。
为了增强女儿的免疫力,王建玲和丈夫每天清晨都带着丁婕去锻炼身体。邻居们见了,都非常羡慕,但却不知道这一家人正承受着巨大的折磨。“当时,丁婕因做化疗,头发掉光了,都是戴着假发,不知道的人都夸她的发型好看呢。”除了几个亲戚知道以外,王建玲和丈夫没有告诉任何同事、邻居,“不希望给别人增添麻烦。”
文:刘茂玉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