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10月26日《千吨牡蛎壳急寻出路》一文报道了烟台市芝罘岛上千吨牡蛎壳严重积压,难以处理的消息。文章刊出后,数十家企业打来电话或专程来芝罘岛考察,计划开发利用这些资源。
中国海洋大学一位教授来电介绍说,牡蛎壳除了用于饲料加工,还可应用于建材合成、瓷器制作、工艺品加工、化工原料等多种用途,但一般情况下因为分布零散、数量少,加上牡蛎壳自身的加工成本很高,所以很多牡蛎壳就成了难以处置的垃圾,芝罘岛上大量的牡蛎壳很值得开发利用。
稿件刊出至今,本报烟台记者站接到了上百个热线电话,其中80%的来电者为牡蛎壳利用企业。潍坊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专程赶到芝罘岛考察,这位负责人表示,虽然这些牡蛎壳前期加工成本比较高,但芝罘岛上的牡蛎壳数量集中,并且能够源源不断地供给,适合就地建厂作为化工原料加工利用。他当即表达了要在此建厂的意向,目前该企业正在和当地有关部门进行协商。
芝罘岛大疃村的牡蛎壳加工场负责人张庆文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报道刊出后的3天里他接待了五六位到场里订货或者有意合作开发者,还有来自济南、德州、潍坊、聊城等地的不少企业也打电话找到他,有意要开发利用这些优质资源。“能给这些牡蛎壳找到一个出路我们很高兴,这些资源终于能物尽其用了。”张老板高兴地说。
文:郭波 王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