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比赛与营销

作者:黄道洲来源:齐鲁晚报10月26日发布时间:2006-10-26

字体:

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山东赛区复赛于2006年10月15日在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厅落下帷幕。山东大学的乔磊、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章璐、中国海洋大学的王蓉经过紧张激烈的鏖战最终凭其地道的发音、自如的临场表现从三十九位参加复赛的选手中杀出重围,取得进京参加半决赛的资格。作为一名观众,笔者在演讲现场切切实实的充当了一次粉丝,在为自己欣赏的选手喝彩、欢呼的同时突然冒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选手的比赛就是在营销自己。


  选手的整个比赛过程都是在尽最大程度的让受众满意,提升个人的品牌形象,从而达到其最终的营销目的--晋级!最终的赢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或者特质呢?从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山东赛区复赛获奖选手来看,三位获奖选手无一不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其次,良好的舞台形象;再次,语言富有热情和感染力。


  毋庸讳言,选手的消费者就是观众和评委,那怎样才能打动他们、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形象?要让观众和评委接受自己、认可自己选手必须通过语言基本功去赢得别人的掌声,而这种基本功就是所谓的产品质量,其发音地道与否、声音如何、语调怎样、流利程度……这些就是评价这一特殊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标准。选手作为一个特殊的商品(一个个体的人),为什么不是用社会的道德观念作为其质量评价标准?因为其消费者不是整个社会,而仅仅是现场这一细分市场的人群,所以就有了与这一人群对应的、独特的质量评价标准。


  客观的讲,此次参赛的大部分选手在英语水平上是差不多的(即产品质量),那为什么最终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演讲过程中选手的舞台形象、亲和力也都实实在在的影响着观众和评委(即其受众)。从我们的获奖选手的临场表现我们不难看出其扎实的英语基本功是基础,良好的舞台形象、得体的衣着举止、热情奔放的语言都为其赢得了更多的掌声和喝彩,这就提升了其价值,从而获得了较高的分数。


  其实我们每个人、每个组织时时都在营销着自己,因此对任何个人和组织来说,提升自身实力永远是竞争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规范的行为准则、组织文化则是经营优秀个人或者组织的对外表现形式;良好的个人或组织信誉则是客户满意度的具体体现;最终取得的成绩则是测评营销效果的标准。

文:黄道洲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