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大海捞针记(2)

作者:刘彦妤来源:央视国际10月6日发布时间:2006-10-08

字体:

40天的航程很快就过去了,赵进平和矫玉田他们期待回收潜标的日子到了。但是,这时候,情况发生了变化。雪龙船上的气象预报员发出了警报,说有一个气旋,也就是一次风暴南北长3000公里,东西宽2000公里,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冰洋的全部海域,而且已经发展成一场强台风。整个天气过程大约需要3-4天的过程。如果不在风暴到来前及时赶到北冰洋与北太平洋交界处的白令海峡回收潜标,面对恶劣的海况,这枚40天来记录着北冰洋和太平洋海流变化多种数据,凝结着赵进平和矫玉田他们所有心血和希望的潜标就有可能永远丢失在海洋中。

  40天后,白令海峡。这天正好是中秋节,赵进平和他的海洋小组成员们在完成了北冰洋科学考察后,按计划回到了白令海峡的南口,他们将在这里回收40天前布放的那枚潜标。

  白令海峡不仅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水岭,也是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分界线。数万年前,人类就是通过这座陆桥在两大洲之间迁徙的。而今天,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白令海还是研究北极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重要海洋。因此,研究这一海区的变化机制对北半球任何一个国家都十分重要。

  尽管现在是北太平洋气候最温暖的季节,但由于已经靠近北冰洋,白令海的气温只有零上67度,天空也十分阴沉,海面上风浪很大,按说,这不是进行海上作业的有利时机,根据气象分析,完成回收的时间只有两天,如果不能及时回收潜标,那么随后的台风赶到,不仅潜标无法回收,就连雪龙船都要面临危险。

  雪龙船按照布放潜标时GPS的定位找到了位置,放下小艇,负责布放回收潜标的矫玉田他们准备登艇接潜标回家,但小艇一到海上,就被海浪拱得上下颠簸,幅度达到2以上。这样的情况下,小艇在海上是十分危险的。

  几经努力无果,科考队只好收回了小艇。雪龙船在潜标所在的区域抛了锚。因为潜标不同于浮标,它是潜入海下,定期发送信号的一种装置。当定好回收时间后,潜标上的牵引挂钩将在诱发器的诱发下脱钩,将潜标浮起,因此在没脱钩之前是看不到潜标的。许多队员义务承担起暸望的任务,在船头、船尾仔细观察,试图发现浮出水面的潜标。然而几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潜标的踪影。

  天越来越黑,海面上的风力也逐渐大起来了。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中,用于勘察鱼汛的仪器终于发现了潜标发射位置附近,出现了信号,雷达屏幕上一个小红点在不停的闪烁。这很可能就是布放在这里的潜标。矫玉田和另一小组成员史久新系上安全带,在雪龙船水手长的指挥下跨上吊篮下到离水面不到1的位置,他们俩带着接收信号的电脑,还有诱发潜标挂钩脱钩的发生器,在发现信号位置的上面等待着,但潜标的挂钩似乎出了毛病,不管诱发器如何诱惑,潜标就是脱离不了海水冰冷的怀抱,最终,天完全黑下来,海面上的风越来越大,矫玉田他们只好放弃今天回收潜标的希望,默默地回到了船上。第一天回收潜标就这样失败了。

  一夜大风过后,天气变得晴朗,能见度相当不错,是回收潜标作业的好时候。

  这是回收潜标的最后一次努力。尽管GPS记载了当时布放时的准确位置,但是由于潜标是布放在海面以下近十米的地方,加上海洋下面的世界千变万化,潜标是否还在原来的位置谁都说不清楚。头一天打捞时,潜标上面的声学释放器就对诱发器发出的信号没有反应,因此在白令海峡以南的北太平洋的广大区域内找到并回收一个个头不到1的潜标,无异于大海捞针。

  雪龙船在早晨4点多钟就到达了白令海峡南口的指定区域。看上去风和日丽的海面实际上充满了危险。由于赵进平和矫玉田他们计划用小艇出海打捞潜标,早晨6点,水手长吴林和两名船员就来到甲板打开存放小艇的仓盖,小艇被缓缓钓离仓库。但没想到,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由于雪龙船停泊的方向正好是顺着洋流,海浪涌起造成船身不断左右摇摆。已经吊在空中的小艇随着船身的摇摆幅度越来越大,两部吊车已经不能够稳定住它,巨大的拉力终于将吊车的一根缆绳拉断,失去平衡的小艇以更大的幅度撞向了船上的集装箱。

  这时水手长吴林非常冷静也非常果断。他指挥吊车全力向外摆动,拉出了小艇。但同时几十吨重的小艇也以巨大的惯性向吊车的吊臂撞去。如果撞上吊车,雪龙船的一只巨大的手臂将可能折断,整个吊车也会轰然倒塌。危急时刻,吴林指挥另一部吊车利用小艇下放海上过程中的惯性撞向了雪龙船左侧中部的船舷。一声巨响之后,雪龙船坚固的船身被撞出2多长的凹陷,固定船舷的几处焊接部分断裂,雪龙船体遭受了严重的创伤,小艇的后尾舵也严重受损。这是在万分危机的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吴林所能采取的最有效的办法。以最轻微的伤摆脱最大的危险。

  小艇打捞的计划被迫取消,只有用大船作业。由于白令海峡这一带水下是非常平坦的海底平原,水深只有50多米,因此,船上的声呐系统能够比较容易发现水下起伏形成的反射波。在雪龙船上的海洋实验室中,一台用于探测海洋鱼汛的精密仪器首先发现了潜标发出的反射波,说明潜标还在这一带。船长袁绍宏亲自走上了驾驶台,指挥行船;通讯人员带着5部早已输进数据的GPS开始了讵阵式搜捕行动。赵进平带着矫玉田、史久新等海洋组队员拿着声学信号发生器走上了甲板。

  在遭遇了一系列了不顺之后,具有丰富海洋经验的赵进平老师心里也忐忑不安。以两节的速度缓缓前行,越来越接近潜标的原定位置。许多科考队员站在船上的各个制高点和船头船尾,担任了望哨。矫玉田和史久新在距离定位很近的地方放下了三个醒目的浮球确定作业区域,雪龙船将沿着这个标志搜寻潜标。

  茫茫大海光线变化万千,抛在海中的彩色浮球在这样的光线下都几乎看不清楚,更不要说那个踪迹渺茫的潜标了,它现在真成了茫茫大海里的一根针。

  雪龙船上的暸望哨们几乎看疼了眼睛也没能从海水中发现潜标上系着的黄色浮球,有几次错把海中漂浮的水母当成了浮球,搞得大家很紧张。

  时间在一分一分过去,赵进平和矫玉田他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矫玉田和史久新在离潜标位置200多米远处就放下了声学信号发生器,开始诱发潜标上的钓钩在收到信号后脱钩释放潜标,但潜标始终没有任何的反应。海面上还是茫茫一片。

  按照科考队计划,今天回收潜标的时间不能超过8个小时,下午2点,雪龙船必须起航,否则就不能在台风到来之前及时逃离这一海域,就要面临更大的危险。雪龙船长袁绍宏不愧是一个经验十分丰富的船长。他指挥着雪龙船船员以高超的驾驶技术,在预定位置的浮球上准确地穿过,不差分毫。科考队员抓紧时间睁大双眼仔细观察,忽然,在后甲板上面暸望的队员有了发现:是一个黄色的物件,不是水母。正在走向后甲板作业平台的赵进平定睛观看:是潜标!

  潜标终于被发现了,但由于船在行走,潜标很快就从视线中滑过,无影无踪。雪龙船在浮球指示的区域缓缓地转了一圈又一圈,每一次都准确地从标志上经过。这套在茫茫大海中航行中几乎完美的动作,令大家对袁绍宏钦佩不已。

  几个小时过去,离开船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潜标的声学诱发器却始终不能将潜标诱放出来。怎么办?最终,大家想出了一个最古老的办法,就是用长长的角钢两头拴上铁链和缆绳,挂上铅块沉到水下,用它刮海底,说不定就能把坠在潜标下面挂着铅块的缆绳刮断,让潜标浮起来。

  虽然这些航海人都是科学家,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很强。他们马上找来了角钢,完成了一系列的悬挂固定任务。水手长吴林再次成为打捞潜标的现场指挥。他指挥着科学家们有条不紊地放下了角钢,在海下搜寻。很快就发现角钢被重物挂住,钢缆被拽得嘣嘣紧,拉力足有2吨左右。下面是挂住的是什么?潜标下面坠的坠子只有300公斤,怎么会这么沉?有人怀疑是挂到沉船了还是挂到天外来客了?

  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吴林指挥着矫玉田他们不断调整着角钢的角度,以期用铁链和缆绳缠起潜标并把它拉上来。但那个东西却十分沉重,铁链和缆绳随时有被拉断的危险。吴林叫大家撤离现场远一点,以免被突然拉断的缆绳巨大的反弹力打伤。此时,在现场的赵进平一句话也不说,紧张地注视着打捞的进展。而矫玉田已经紧张地几乎没了主意,喊叫声变得声嘶力竭。

  只见在绞车的拉动下,铁链和缆绳一点一点回收。突然只听咣当一声,手腕粗的铁链拉断,瞬时下滑进了海下,只剩下缆绳也变得无力地垂在海面上。

  再也没有办法和时间打捞潜标了。钢缆的拉断,意味着打捞失败,潜标没了。赵进平无力地闭上了双眼。雪龙船已经收起缆绳,准备起航。

  后甲板上一片寂静,正当大家准备离去的时候,突然水手长吴林喊了起来:

  浮球浮起来了!

  只见两组黄色和红色的浮球跃然浮现在海面上:是我们的潜标!下面就是释放器,还有海流仪!居然都还在!

  这真是奇迹,就在打捞行动已经注定失败的时候,奇迹真的发生了。激动的人们马上行动起来。

  在吴林准确地指挥口令下,浮球和下面的海流仪缓缓地被拉上了甲板,回收组的成员一把抓住海流仪用绒布小心地包裹起来,随后,雪龙船后甲板上的A形吊车启动起来抓住了另外一组浮球,稳稳地把声学信号发生器拉了上来,潜标终于回家了!

  史久新抱起令他疑惑不解的声学信号发生器仔细观看:为什么声学信号发生器对诱放信号没有反应呢?

  经过仔细观察,潜标信号发生器上的挂钩已经完全脱开了,发生器上的电池也有电。但为什么潜标浮不起来呢?这是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但奇迹毕竟是发生了。赵进平分析说,还是我们经验不足,潜标下放时,估计是下面的配置过重,或者施放的过程有问题。当角钢的铁链被潜标配重的千金坠拉断的瞬间,可能正好使千金坠与海流仪之间的铁链滑脱,导致力量失控,潜标浮出了水面。面对这一大悲大喜的戏剧性场面,赵进平的话可能最有说服力:海洋中未知的因素和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我们的经验的确太少了。今天能捞回潜标纯属天意。

  随后,雪龙船扬帆起航,离开白令海峡,开始向着回家的航线前进。不远处,几头巨大的鲸鱼翻起浪花,喷出一股股水柱,仿佛在为这些航海远行的人们送行。

文:刘彦妤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