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曾经的迷失
在芝加哥大学时,当时有个填字比赛在美国很火,比赛冠军有5万美元奖金。于是我们五个同学凑了5美元交了报名费。一个月后,比赛主办方通知说我们排第一,可还有别人并列第一,因此要解一个更大的谜,以决胜负。很快,我们收到另一个复杂得多的填字谜,我连续一个礼拜昼夜在图书馆里翻字典,找适合的单词。第七天早晨,我回到住处看到地上一份《纽约时报》,头版写着“汤川秀树获得物理学诺贝尔奖”,这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科学家。
当时我想:杨振宁,你在干什么?
我人生的一大遗憾
前些日子,我和翁帆去了一趟金银滩,那是邓稼先搞原子弹的地方,我建议中国人都该去那里看看,会产生和我一样的感情。邓稼先是我的好朋友,在美念完博士就回国了。1958年,钱三强找到他说“给你个任务”,邓稼先问是什么,钱三强说“造个大炮仗”。从此,邓稼先领着28个年轻人,搞起了原子弹。我佩服他,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搞出原子弹和氢弹,让世界震惊。
李政道是我另一位好朋友,我们一同获得诺贝尔奖。我们曾像兄弟一样好,那时我很喜欢苏轼的“与君世世为兄弟……”,就是说他。可惜在1962年,我们永久地决裂,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大遗憾。
我最成功的17年
1949年,我搬去普林斯顿,在那里见到我的第一位夫人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的17年,是我一生中做研究工作最成功的阶段。前段时间,我和翁帆回普林斯顿,她问我怎么会离开这个天堂?我认为离开是对的,象牙塔里很美好,但还有其他一些要做的事情。
我应当做中美桥梁
1971年是我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那时感觉到中美关系有了一些解冻的迹象。当年夏天,我回到中国,周总理接见了我,这对我来说是最珍贵的记忆。从那时起,我意识到,我有做中美桥梁的责任。
杨振宁趣答提问
演讲结束后,校方给学生们提问的机会。
问:您认为光速一定是最快的速度吗?
杨:现在所有的理论和实践,都在证明这个事实。但就像牛顿力学到本世纪也需要修改一样,随着科学发展,我不敢说,一百年后还是光速最快。
问:有人提出您的规范场(Yang-Mills场)理论,同样可以获得诺贝尔奖,您怎么看?
杨:这个要去问诺贝尔奖委员会。这是一个“5个人的组织”,有一个人不同意,就没办法获奖。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获得诺贝尔奖,是应该的,但我认为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更应获得诺贝尔奖,可事实没有。结果爱因斯坦不管到哪里讲学,从来不讲光子。
场内特写:大师更似诗人
15时许,杨振宁与妻子翁帆手拉手出现在讲台右面的侧门外,进场时两人松开了手。全场掌声雷动。演讲历时一小时多,杨振宁宛似一位诗人,不时引用一些他人或自己的诗句,外国诗就先说英文,再来中文。大师级的学识与幽默让在场师生一饱耳福。整个过程中,坐在第一排的翁帆面前放着一个DV,进行摄录。杨振宁的目光,也经常性地投向妻子的位置。
场外特写:杨振宁想帮师大忙
作为东北师大名誉教授的杨振宁,算上此次已来长春4次,其中在1993年、2001年和今年3次访问东北师大。在东北师大一间教学楼大厅内,杨振宁看着地上几座雕塑作品后说,“我在南京有位朋友,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全世界的著名雕塑大师都与他有交情,以后可以介绍你们认识。”
场外花絮:持西南联大校刊求签名
在长春某大学退休的绳老师带来了1942年的西南联大校刊,上面写着“第十六期”,这份校刊出炉的时间,正是杨振宁在西南联大之时。“我想请杨老师签个名。”拿到票的绳老师说。不过,现场严格的保安措施,让绳老师没办法接近杨振宁,“我把书给了校方,明天会有回信。”
新闻来源:新文化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