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坛的渔网缓缓拉下,神圣的海坛向世人庄严地呈现;渔火天灯飘然升腾,镇坛之宝——“定海神针”金光显现。鼓点激越,上百艘渔船浩浩荡荡地拢洋归港,数百位渔民集聚一起,祭拜大海,休渔感恩。东海渔区休渔的第一天,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在浙江岱山“鹿栏晴沙”隆重开幕。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专门发来贺信,祝愿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的各具特色的海洋文化产品更加绚丽迷人。中国海洋报社总编辑盖广生代表主办方致开幕词。他指出,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海洋、认识海洋、开发利用海洋,增强国家海洋综合实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挖掘海洋文化精髓、传承海洋文化精神,既是振兴中华民族的一种使命,更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一种历史责任。他说,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海洋报社、浙江海洋学院、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第二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就是想通过这项活动,呼吁人类善待海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呼吁大家共同来发掘和弘扬中国的海洋文化,充分发挥海洋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建设小康社会和海洋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陈士标和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助理巡视员肖银水出席了文化节开幕式。
开幕式所在地海坛建在全长
开幕式休渔谢洋大典分海坛出世、千帆归港、祭海谢洋、休渔感恩四个篇章,在“海坛出世”篇章中,定海神针的神秘面纱徐徐揭开,伴着铿锵热烈的《舟山锣鼓》,上百艘渔船从远处海面乘风破浪而来,几百渔民捧着航行的舵盘,卸下带回的渔网纷纷登岸,并向领导交出象征休渔养海的舵盘。接着,在司仪的主持下,渔民举行了傩舞礼迎、祭海谢洋仪式。整个大典反映了人类与海洋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本届文化节从近
新闻来源:中国海洋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