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上午,记者在崂山区王格庄会场村码头看到,两辆卡车把运来的一袋袋虾苗、蟹苗和海蜇苗,分装到13艘渔船上,到水质好、浮游生物丰富的小岛湾海域放养。
据了解,在休渔期到来之前,有不少渔民已经提前休渔了,原因在于海里的鱼虾越来越少。为了恢复渔业资源,市渔业部门在崂山区沿海区域进行了今年的首次增殖放流。
昨天,记者随着浩浩荡荡的渔船队驶向大海深处,渔船上装满了一个个塑料袋,袋子里面这些米粒大小的幼虾、幼蟹,就是昨天要投放的水产苗种。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郭新堂告诉记者,昨天一共投放梭子蟹40多万只,日本对虾2500万尾,海蜇240万只。从早晨7点半开始,这些苗种被陆续投放到指定海域,等到休渔期结束,这些在大海中自由成长的小苗苗将真正长成“虾黄蟹肥”。郭新堂说:对虾到秋天休渔期结束后就可以捕捞,梭子蟹大约需要长一年的时间,现在的蟹苗看上去只有豆粒大小,一年以后,在这个海域,每只螃蟹都能长到1斤以上,投入产出比为一比十以上。
据了解,由于水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和渔业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黄海海域的渔业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不少渔场内可捕鱼类的品种逐渐减少,很多经济鱼类已形不成渔汛。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增殖放流成为修复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市制订的渔业资源修复计划,通过政府投资320万元,购苗助渔,今年将有5个品种1.8亿尾(只)对虾、海蜇、梭子蟹等优质健康的水产苗种投放到胶州湾、崂山湾和胶南古镇口湾海域,增殖放流的品种、规模和布局范围将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从今年秋汛到明年春汛,我市渔民预计将有4个亿的渔业收入。
记者/摄影:张毅民 新闻来源:青岛新闻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