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国立青岛大学

作者:刘淼 刘邦华来源:青岛新闻网2006年6月6日发布时间:2006-06-06

字体:

今天的中国海洋大学地质馆就是当年私立青岛大学启用的俾斯麦军营建筑之一(刘邦华 摄)

闻一多、梁实秋、宋春舫……这些灿若星辰的大家都曾站在上世纪30代青岛的讲台上,而他们所执教的国立青岛大学更是以孕育了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等名校而广为传诵。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初,闭关锁国的清王朝已是沉疴难愈,而沦为殖民地的青岛却因开埠较早融入了一些现代文明的因子。一时间,青岛成为志士仁人的拥趸,从私立青岛大学,到国立青岛大学,再到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簇拥着这个东方海滨城市跑在中国文化教育的前列。

1920年,私立青岛大学预科班设立。及至1924年10月25日私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青岛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大学成立。后因经费难以为继于1928年5月停办。私立青岛大学的创建可谓开风气之先,为后来的国立青岛大学提供了理想的校址,她注重师资力量建设和良好的校风也为国立青岛大学镌刻了自己的印记。

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根据山东教育厅的报告,决定在已停办的省立山东大学的基础上筹建国立山东大学,并指令何思源、魏宗晋、陈雪南、赵太侔、王近信、彭百川、杨亮功、杨振声、杜光埙、傅思年、孙学悟等11人组成国立山东大学筹备委员会,着手筹备工作。但因日本制造济南“五三”惨案,济南及胶济铁路沿线尚未光复,一切筹备工作化为纸上谈兵。1929年夏天,我国著名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再次莅青,携眷借住在私立青岛大学女生平房宿舍内(即今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他对青岛的优美环境、宜人的气候,倍加赞赏。鉴于当时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济南是四省通衢,乃兵家必争之地,而青岛地处东海之滨,战乱较少波及,所以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迁往青岛筹办。6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提议,决定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除接收原省立山东大学校产外,在青岛接收私立青岛大学的校址和校产。

1930年9月21日,国立青岛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杨振声宣誓就职。学校初设文理两学院,文学院下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教育三个系;理学院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系。全校教职员工约100人,学生近300人。

杨振声在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期间,学习北京大学“兼容并蓄、科学民主”的办学思想,任人唯贤,求贤若渴,不管是哪一派的人,只要有真才实学,对教学有利,他都竭诚欢迎。先后聘得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作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梁实秋任英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育家黄敬思任教育系主任兼教育学院院长,文学院还有教授赵畸、杜光埙、谭葆慎、程乃颐、马师儒、郭斌龢、宋春舫,讲师游国恩、赵少侯、沈从文、黄淬伯、方令孺、薛彩凤、李方琮、梁启勋及教员、助教30余人。数学家黄际遇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化学家汤腾汉任化学系主任,生物学家曾省之任生物系主任,庄德寿任物理系主任。理学院还有教授傅鹰、周钟歧、王恒守,讲师王普、郭贻诚、李先正、梁其奎、宋智斋、秦素美、沙凤护等及教员、助教共40余人。另有体育教授郝更生、宋君复、高梓等3人。其时,山东大学名流云集,英华会聚,学术空气空前浓厚,教学科研蒸蒸日上,形成国立青岛大学创建后第一个鼎盛时期。同时,为青岛市上世纪30年代科学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国立青岛大学作为地方最高学府,把学科设置与地方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如数学、物理两系,缘于青岛滨海,又是重要商港,船只往来频繁,气象观测至关重要,于是设立天文与气象两科;化学系为配合地方需要,十分注重药物化学研究,同时由于青岛纺织工业发达与山东博山各项工业的需要,特别注意染色、陶瓷、玻璃等的实验与研究;生物系与国立北平研究院、青岛观象台、中国海洋研究所(当时设在水族馆)联袂,注重海洋水产研究。

1932年,杨振声因学生运动和教育部拖欠办学经费等原因,多次提出辞呈。同年9月,南京政府决定照准杨振声校长辞职,并将国立青岛大学改称国立山东大学,并任命原国立青岛大学教务长赵太侔为校长。赵太侔继续秉承杨振声的办学理念,接任后增聘老舍、洪深、张煦、丁山、王淦昌、童第周、曾呈奎等一批名家任教,并且添置图书资料、实验仪器,先后建成科学馆、工学馆、体育馆、水力实验室及实习工厂,办学实力跻身全国前列。1936年,学校的省助经费受到地方实力派的克扣,赵太侔奋而辞职,由林济青代理校长职务。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立山东大学奉命迁往安徽安庆,开始颠沛流离的生活。及至1946年,国立山东大学才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复校后的国立大学调整系科设置,新增高了农学(含水产)、医学、地学等科,办学规模扩至15个系,并在全国首创了海洋研究所、水产研究所。知名学者王统照、陆侃如、冯沅君、黄孝纾、丁山、赵纪彬、杨向奎、萧涤非、丁燮(西)林、刘遵宪、何作霖、童第周、曾呈奎等执教于此。

青岛解放后,赵太侔去职,华岗接任校务委员会主任。1951年,在济南的华东大学迁至青岛,与国立山东大学合并,定名为山东大学。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部分师生北迁并入山东大学海洋系,河北水产专科学校停办后部分师生和仪器设备也并入水产系。

1958年,山东大学主体迁往济南,以留在青岛的海洋系、水产系、地质系、生物系的海洋生物专业,以及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部分教研组为基础,于1959年成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并列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200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刘淼/文 刘邦华/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