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商业味太浓五台山申遗受阻

作者:佚名来源:山西晚报发布时间:2006-06-01

字体:

      

    今年年初,建设部公布的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中,五台山位居前列,这标志着五台山拿到申报世界遗产的入场券。“单从自然及文化条件看,五台山与已进入世界遗产序列的平遥等地相比,一点也不逊色。”五台山风景区的官员们说。但由于这里旅游业已飞速发展20多年,此前又缺乏科学规划,给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佛教圣地商业气息浓厚

  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有超过50万名游客涌入五台山,为当地带来2.5亿多元的旅游收入。“路上车挨车,景点人挤人。”一位游客抱怨。“平时每天都有上千辆机动车入山,黄金周、节假日、佛教文化节更多。”五台山风景区环保局长侯培恩介绍说,大量汽车带来的尾气污染,是他们面临的头号难题,“旅游淡季时,这里是一级天,旺季时就降到了二级甚至更差。”

  5月19日,记者步入台怀镇。这里是五台山寺庙最为集中的地方,但难觅寺庙踪影,只能看到林立的饭店、宾馆、商铺。站在五台山标志性建筑大白塔下,记者有些发懵:身边是宽阔笔直的柏油马路,路边挨挨挤挤立着广告牌、电线杆,设施豪华的宾馆个个高大巍峨,汽车喇叭声和小商小贩的叫卖声回荡在耳边……如果不是身边还有虔诚的僧人一步一停顶礼膜拜走过,记者几乎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这里看起来更像一个商业城镇,而不是佛教圣地。

  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共有宾馆700多家,饭店1000多家,大小商铺不计其数。

唱戏改革吸引香客竞价

  20日,记者前往久负盛名的五爷庙,庙里正唱着戏。唱戏娱神是这里的传统,但在现代社会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为让戏班子在唱戏时念到自己的名字。香客要缴纳一定费用。为把自己的名字排在前头,香客们开始竞价,有的出到几万元。

  在罗睺寺、菩萨顶等地,随处可见卖香火、纪念品的摊位,一炷香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都取了一些8或6的尾数,并寓以团圆、平安等涵义,记者看到,几乎没人砍价。

  对此,陪同采访的地方官员深有感触:“商业味太浓,不利于申报工作,我们正在加紧解决。”他们说,这次申报世界遗产过程中,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都提出了类似意见:商业化、城镇化、人工化现象太过严重,“因佛教圣地而得名,但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的结果却是,一些原始的、最珍贵的东西反而逐渐丧失。”

研究解决办法为历史埋单

  对20多年来五台山发生的变化,山西省宗教事务管理局一直满怀忧虑地关注着。办公室主任陈建平告诉记者,在改革开放之初,五台山台怀镇只有寺庙和为数不多的村民住宅。此后,随着旅游的日益兴旺,宾馆、酒店等商业设施纷纷建成。对此,山西省委、省政府也高度关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办法。

  “当时,主要是出于繁荣旅游经济的考虑,对其中甚至包括一些违章建设行为都采取了默认的方式,”五台山风景区城建局一名负责人说,“现在,我们得为历史的欠账埋单。”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