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诗与音乐——并朗诵中英文诗歌》——余光中演讲实录一(录音整理)

作者:孙洁 崔岳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05-31

字体:

诗、画、乐之三角关系

我今天讲的这个题目蛮大的,《诗与音乐》,已经涵盖了两种很大的艺术了,但在世界上的所有的题目呢,外行觉得太小,内行就觉得太大,我今天要做的就是,前面那一半我先讲一下这两种艺术的关系,就是诗与音乐的关系,后面那一半呢我就为大家朗诵几首诗,有中文的,有英文的。

 

我们有一个传统,苏东坡论王维的艺术,他说王维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因为诗里面有一种画面,说的浅一点是画面,说得深一点是意境。那么我们看一首画面和诗意相通的一首诗,其实呢诗里面不但包含了绘画的成分,当然也包括了音乐的成分。所以这个诗、画、音乐三者构成一个三角的关系,因为我自己写诗,所以我觉得诗是三角形的顶点,那另外的两个点是音乐和绘画。

 

如果比较起来呢,诗跟绘画是相通的,因为诗跟绘画都是空间的艺术,诗往往有一个场面,有个画面,场景,提升到心灵的程度呢就是一种意境。然后诗跟音乐也有相通之处,因为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声音,写出句式来有它的节奏,整首诗有它的韵律,诗是用文字表达一种节奏,一种韵律的艺术,所以呢又通于音乐,所以它一方面是空间的艺术,跟画相通;一方面是时间的艺术,跟音乐相通。不过其中还有一点,就是你要欣赏诗要从头念到尾,尽管是一首短诗,五言绝句,还是要从头念到尾,与欣赏一首歌曲或者一首交响曲,长一点的,你还是从头听到尾。可是绘画呢,它是没有顺序的,它是一种空间的艺术,你看一幅画的时候呢,它的全貌跟它的所有的细节同时出现在你的面前,这跟读诗听音乐是不一样的。那我们现在来举一个例子,柳宗元的诗,五言绝句《江雪》,大家都会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那我们从千山万径中进去,这场景很大,然后后面缩小了,变成孤舟,然后一个蓑笠翁,干吗呢,独钓寒江雪。幸好是独钓寒江雪,不是独钓一条鱼,独钓一条鱼这个场景突然就从很大的缩小为孤舟蓑笠翁然后钓索入水,独钓寒江雪呢,这个寒江场景又大起来了,雪茫茫的一片,出发的时候是空茫的,然后集中于一点,然后又归于空茫因为它“寒江雪”。如果这个意境请王维来画的话,王维是南宗水墨画的开山祖,由他来画千山万径,烟雨蒙蒙,应该是很好的。

 

好了,王维把这幅画画出来了,我们看这幅画跟柳宗元的诗会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会发现王维的水墨画上面不可能有千山,我们用文字说千山,千座山就来了,王维最多画三两个山头,若隐若现,不可能千山。然后山上就算有小径的话,小路的话,也大概是三两条,绝对不可能是万径。孤舟蓑笠翁呢当然王维可以画得和诗一样,独钓寒江雪的意境也可以画出来,这也就是说诗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象、意境跟画家所推崇的是不一样的。

 

诗用的文字可能比较具体一点,画家他不可能真的千山万径那样画出来,要是真的千山万径画出来,画不像,而且也不像一幅画,那成地图了。所以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往往是不去看千山万径,就看“孤舟蓑笠翁”。看一幅画,因为它的全貌、细节全部、同时都涌现在我们眼前,它有一种同时性,我们就会怎么样呢?当然有人会先看它的背景,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一下子看画的焦点,那就是它动作所在,孤舟蓑笠翁,应该是马上抓住我们注意力的焦点。同样的,我们如果到意大利去,看米开朗琪罗的一幅伟大的不能叫壁画了,天花板画,或者说穹顶画,画的是《创世纪》,画的是上帝在天使簇拥之下飞过来,亚当呢,还没有完全富有生命,是半坐半跪在那,他的手是垂下来的,摆在膝头上面,在画面上那个焦点,就是神与人的手指快要交于一点还没有相交的那一刹那,所以虽然天使满天,我们不会每个天使去看,因为天使都差不多,没什么看头,我们注意上帝在干什么,人在干什么,那这个是焦点。因此我们看画,大概一向只看到焦点,看到最重要的部分。可是我们读诗呢要渐渐的进去,千山、万径,然后孤舟,然后蓑笠翁。我们听音乐当然更是,从第一乐章听到最后一个乐章,所以这三种艺术有它的相通之处,也有画跟诗相通,跟音乐相通,可是呢,相通的关系并不完全一样。

 

中国传统的诗与音乐

 

我们中国传统里面,诗与音乐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就用这名词来看也看得出来,我们说“诗歌”,说诗就知道歌,我们说诗歌的时候想的是诗不是歌,不过我们叫它诗歌,当然也可以倒过来说“歌诗”,像李贺的诗集叫《李长吉歌诗集》,倒过来,就像我们现在叫旅行,古人会叫行旅,等等,而古诗里面有很多诗的题目跟歌曲的题目是相通的。例如“歌行曲调”,我们也想到《长恨歌》了,《琵琶行》了,《清平调》了,《箜篌引》了这些,尤其在乐谱里面,又是诗的题目,又是曲的曲调。有一些诗人经常受到乐府的影响尤其是受到音乐的影响,李白的诗集里面,20几卷诗,里面有4卷是乐谱。

 

李白非常受乐府的影响,李贺也是如此。他本身就是一位小小的七品的协律郎,就是乐府的一个小官,所以他的诗往往是乐府占得很重,而他写律诗写得比较少。诗人兼为音乐家的例子就非常之多了,王维当然是一个很显著的,到了宋朝我们都知道前有周邦彦后有姜夔,那姜夔呢,他有一次写了一首诗,他去看范成大,范成大送给他一个歌伎,叫做“小红”,姜夔就把小红带回家去了,据他写诗看来呢,应该是两个人坐船回去,姜夔非常得意,他写的诗是“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他说他自己写的诗非常好,“新词韵最娇”,然后小红低唱,他在吹箫。这样“曲终过尽松陵路”,就回家去了。我觉得非常羡慕他。(全场笑)一下子爱情也有了,艺术也有了,而且两个人很相配,诗跟曲相配。

 

当然这种情形不仅仅是儿女情长,有时候英雄气短也会写出诗来。我们历史上有些大英雄,他也不像我这样写一些新诗来出诗集,在他生命里面诗对他没有什么重要,可是他到了生命的转略点,突然他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他就变成诗人了。最有名的一位大家都猜得到(停顿),就是楚霸王项羽。项羽兵困垓下,四面楚歌,开始这个楚歌就来了,然后项羽也就变成了诗人了。他对虞姬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的生平大家不一定从头能够讲到尾,但是这首诗大家都会背。项羽也没有留下什么来,就留下这首诗,然后他的敌人把他打败了,刘邦,回到他的故乡沛县,忽然他也觉得很寂寞,因为他的大敌人已经没有了,所以他突然就喝醉了酒,就唱起《大风歌》来,而且自己伴奏,不但唱歌,还有乐器相伴,他唱的是《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两个大英雄都变成了诗人。所以我们的历史假如没有诗的话,也未免也太寂寞了。

 

因此,那几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你不要看这是几千年前古人讲的话,其实它早已经预言有迈克尔杰克逊了,你看嘛,对不对,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这就变成歌了,永歌之不足呢,就手舞足蹈了。美国六十年代兴起,学生自弹自唱,然后就是民谣也好,蓝调也好,然后有摇滚啊,都是手舞足蹈。迈克尔杰克逊就是动作最大。(全场笑)可是中国古诗啊,诗人开始不是写,他想到这诗就吟出来了,这种咱们最多,尤其是七言绝句,所以李白的诗“余亦能高咏 ,斯人不可闻”,可是没有知音来听。所以李白“斯人不可闻”就是说没有知音,没有知音当然也更不可能盼望有粉丝了。(全场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