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余光中岛城续写《乡愁》

作者:王法艳来源:半岛都市报2006年5月31日发布时间:2006-05-31

字体:

他年近八旬,依然精神矍铄、风度翩翩;他全球游历,却一直醉心于中华文化。今天下午,记者在中国海洋大学见到了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他用幽默、睿智如散文诗般的语言作了题为《诗与音乐》的讲座,并在学生的邀请下即兴作诗,续写了自己的名作《乡愁》。

余光中的讲座定在下午2时30分开始,可是才2时许,中国海洋大学逸夫馆的报告厅里已是水泄不通,原本能容纳500人的报告厅里挤进了千余人,过道、门口处满是想一睹大师风采的学生,报告厅外的走廊里还聚集了许多学生。有的学生早早准备好了余光中的诗集和散文集,想请他签名。

下午2时30分,余光中在王蒙的陪伴下准时出现在会场,现场响起热烈、持久的掌声,那阵势丝毫不逊于天王天后的演唱会。今年已经78岁的余光中先生瘦削却精神矍铄,得体的黑色西装,含蓄的暗红色领带,梳理整齐的银发,风度翩翩。

今天余光中作的是题为《诗与音乐》的讲座,这位“左手为诗,右手为文”的文学大师语言幽默流畅,整个演讲宛如一首动听的散文诗;思维机敏灵动,上下五千年纵横捭阖,古今中外信手拈来。当朗诵到“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时,余光中先生停下来指着妻子说:“今天新娘也来了,只不过不再是新娘,而是祖母了。”风趣的话语引来现场无数掌声。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首清新隽永的《乡愁》曾感动无数中国人的心,并被王洛宾、罗大佑、零点乐队等改编成歌曲广为传唱。

在谈到这首诗的创作时,余光中先生说:“当年我用了20分钟的时间写就了这首小诗,那是因为这种乡愁早在心中郁积很久了。”讲座结束时,有学生提问:“您在诗中写到了小时侯,长大后,后来,现在,那么将来呢?”余光中先生呵呵笑过,马上脱口而出:“将来啊,乡愁是一条长长的桥,我去那头,你来这头。”如此才思敏捷,让现场的大学生们赞叹不已。

对大陆,余光中始终都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从1992年开始他回大陆的次数一年比一年多,并且游历了很多城市,“我写过大连、漓江、成都等很多地方,希望将来也有首诗写青岛”。

余光中先生介绍,他今天早上还登上了信号山,全方位欣赏了青岛,余光中先生期待着去崂山看看,“刚到青岛时见到山,我就问是崂山吗,他们告诉我是浮山”,余光中先生笑着说。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