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南开大学举行“科技创新与科技奖励大会”,该校宣布,为了净化学术风气,倡导学术规范,将严禁教师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在鼓励教师提升科研自律意识、加强制度化建设的同时,该校将加大对优秀自主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在会上,南开大学公布了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要严于律己,模范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不剽窃、抄袭他人的成果,不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反对以任何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的行为。”
该校还在这份意见中要求教师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把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科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和动力,探求真理,探索真知,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校声誉,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作风和行为。
南开大学副校长耿运琪表示,这份指导性意见,旨在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道德与法制建设,强化师德建设,鼓励师生潜心治学。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将出台实施细则,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
一位参加会议的理学教授说,学校在颁奖大会上提出警示,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举动,表明了学校对学术规范问题的重视。科学道德建设弱化将严重扰乱学术研究的正常秩序,科技工作者要自律,高校也必须采取严格措施来维护“象牙塔”的纯洁。
这位教授也不无忧虑地说:“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的底线。‘不在未参与工作的研究成果中署名’是对每一位学术工作者的最起码要求,现在却不得不让学校以文件明文规范,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学术界的尴尬。”
文:赵婀娜 张国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