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05年山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山东省海域未达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比2004年有所减少。其中较清洁海域面积为7954平方公里;轻度污染海域面积为2539平方公里;中度污染和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887平方公里。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低,局部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
公报指出,山东省近岸海域主要以清洁和较清洁海域为主,适合海洋生物生存和海水养殖、游泳的水域占到90%。海水养殖区海水质量除部分区域的营养盐含量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且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另外,有8%左右的水域受到轻度和重度污染,2%左右的海域存在严重污染的情况。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分布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和胶州湾的近岸港口,黄河、小清河、漳卫新河等入海口和沿海企业排污入海口等周围海域,主要污染物为COD、无机氮、磷酸盐和石油类。
为掌握生态监控区的海洋生态状况变化,山东省去年开展了莱州湾、黄河口生态监控区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莱州湾、黄河口生态系统均处于不健康状态,主要表现在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生境改变等。主要影响因素是陆源污染物排海、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等。2005年,山东省对11个重点排污口和67个一般排污口实施了高频率、多项目监测,其中有75个排污口在监测期间有超标排放现象,超标率达96.2%。
去年山东省组织对海水浴场环境状况进行监测表明,全省各重点海水浴场的水质符合清洁或较清洁的海域水质标准,其中水质为优的天数占92%,水质为良的天数占8%,水质比去年有了进一步改善。全省4个重点海水浴场健康指数均达到了优良水平,较适宜游泳天数占89%。
去年,对倾倒区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倾倒区选划时的环境质量状况比较,多数倾倒区的底质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倾倒区邻近海域底栖生物群落结构未因倾倒活动而产生显著变化;所倾倒的废弃物基本控制在预期的海域范围内;海洋倾倒区的基本功能得以继续维持。多数倾倒区的水深未产生明显变化,在可允许倾倒范围之内,对正常倾倒作业和其他海上活动不构成威胁。
为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山东省还强化了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至去年底,该省已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12个,总面积53.6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海洋自然保护区7个,市级海洋自然保护区3个。
新闻来源:中国海洋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