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走近空巢老人

作者:刘亚娟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04-30

字体:

  近日青岛市组织的“三心”老人活动,在中国海洋大学校内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很多同学积极参与了此次活动,向独居的空巢老人献爱心。记者跟随一名参加活动的同学,通过自身经历体会到了与老人交流的感受。此文即根据记者亲身经历写出。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就像流水,日夜不停。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就像风吹树叶。风动叶就动,风不动,叶也不动。——题记     
                                                 

  随着青石板路起起伏伏的曲线,一个小园静静地被灰蓝的院墙围拢在迎春花深处。走进去,忽然觉得一切都安静下来,眩目的花朵隐逸在那线灰蓝后,仿佛时间的流逝也被阻挡在墙外。一阵风吹过,却在这里驻了脚步。墙外那棵老树,落光了也,光秃的树枝在春风和日里,嶙峋地插向天空,将天分成不规则的几块。皱枯的树皮,阴郁的散发着淡淡苦涩的气味。在空气中弥散开来。几叶青葱怯怯的探出尖尖一芽。活页他们在等待更温暖的日子,等得青中泛出鹅黄来。

  一座老式的两层小楼卧在院落中央。一些苔藓在老屋墙上延伸,让原本粉白的的墙蒙上一层淡青色。几个旧旧的蜂窝煤炉子散放在楼道里。近几步,一扇朱红色的隐没在树的阴影里。

  轻轻的扣了几声门,却没有动静。同性的姐姐有些急了:“老奶奶,你在吗?……”“唉”一个干涩的声音从屋中传来,夹杂着浓重的喉音,仿佛很久没有说话一样。

  吱——门开了,一个老奶奶出现在门口。花白的头发有些凌乱,她将佝偻的身子靠在床上。她没有露出我预想中的笑容,布满皱纹的面庞因饱经风霜显得异常平静,那种近乎冷漠的平淡让我窘迫不安。

  “进来,坐吧”老人拿来着浓重青岛腔的口音依然淡淡的。“阿,哦”我回过神,拣了个沙发坐下。

  老奶奶拉过一张小折凳,靠着火炉坐下。一会儿,又拿起拨火棍在炉膛里拨弄起来。一种淡淡的焦炭味在房间中弥散开来,呛得奶奶咳嗽起来,却始终没有看我们一眼。

  “奶奶,还好吧”姐姐关切道。
  “还好。”
  “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吗?”
  “不用。”
  “奶奶,你平时要注意身体哦”
  “嗯。”
  ……

  趁着她们说话的档,我打量起奶奶的房间来。奶奶的家就在这不足十五平米的单间里。虽不大,但被奶奶打扫得非常干净。朱红的木地板,泛着柔和的珠光。五斗柜、衣橱、梳妆台、沙发、茶几、床,就是这里全部家俱。木质的家俱,厚重而结实,被奶奶擦出昏黄的颜色来,木纹却愈发清晰。房间里唯一的电器——电视机,似乎闲置很久了。窗台上,有一盆翠绿可爱的马蹄莲,开出几朵茶杯大小的白花来,更显得翠绿了。阳光慵懒的从窗口投射进来,将马蹄莲纤细的身姿投射在地上,拉出长长的影子。

  当我的目光从花上收回,却发现她们的谈话早已停止。沉默,长时间的沉默充斥在我们三人之间。奶奶紧盯着火炉,频繁的调整着炭火的位置,虽然火一直燃烧得旺。

  “奶奶喜欢种花吧,那些花真好看。”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唔”奶奶微微抬起头,望望花朵,复又盯着火炉。

  “我觉得……你和我奶奶很像。她也喜欢花的。”

  “是么,她在你家乡吧,高寿呀”奶奶忽然像来了兴致,主动询问起来。
  我便跟她讲起家乡的风俗习惯和老人们的生活来。兴致高涨处,我不禁回忆起小时候与家里长辈之间的趣事来。没想到,原本很高兴的老奶奶忽然叹了口气,又低下头,拨弄起火炉来。尴尬的气氛在房间里弥散开。沉默再次充满了房间。“这样,很好。”奶奶忽然低低说道。

  我尴尬地站起身,在不大的房间里,来回转着,翻翻日历,瞅瞅马蹄莲,想找点什么话题。忽然,梳妆台的玻璃板下的几幅照片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几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有着同一个人的身影——一个约摸十三四岁的少年。那少年穿着衬衣,带着红领巾,显出那个年纪特有的朝气与活力来。特别是头发,不安分的直竖着,想必也是个倔强的孩子。这孩子如今早已成家立业了吧?我不敢问,怕又勾起奶奶的情愫来。

  “奶奶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姐姐也察觉到气氛的变化,忙问到。

  “以前啊,以前在中山路。那地方当年是最繁华的路段了。有很多外国人,特别是德国人……”奶奶渐渐情绪好起来。又渐渐沉默下去。她的眼光最后又停在火炉上。

  我也住了嘴。忽然发现奶奶竟有如此深邃的目光,再也不是我初见她时的样子。她那半透明的发丝在阳光下反射着柔和的银光,折射出年轮的印记。奶奶的左眼因为轻微的白内障蒙上一层淡淡的暮霭般的雾气。此时,雾气下的眼却透出光泽来,在火间流转,仿佛能透过它窥见自己的前半生。记忆的琥珀在奶奶周围熔化、流淌,萦绕在整个房间,每一个过去都在这一刻被奶奶重拾,缓缓铺展开。火的温暖、回忆的点滴让奶奶的脸上浮出层红晕。一个浅浅的微笑,带着些许的羞涩,自奶奶的眼中,浸润着奶奶的肌肤,延伸到嘴角,划出一个微笑却美丽的弧线。眼角的皱纹在这一刻,不再是沧桑,而是岁月的书简,每一页都镌满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或许还应该关于孩子成长的希冀。我能看见。

  阳光忽然暗下来。光线的变化让奶奶从回忆中猛然醒过来。冷淡神情又回到了奶奶的脸庞。

  “老了,老了”奶奶似乎也注意到自己的走神,摇摇头,叹息道。
  “奶奶平日都去哪儿玩呀?”姐姐询问道。
  “哪儿也不去,人老了。”
  “奶奶怎么玩呢,看电视吗,还是打打门球?”
  奶奶苦涩的摇摇头,什么都没有说。
  “那窗台上的扑克牌是奶奶的吗?”
  “是,我不玩那个,他们来了他们玩。”
  “时间不早了,你们回去吧。”奶奶突然提议到。
  “那……我们告辞了”姐姐站起身。我也随着出门去。
  “常来呀”奶奶像是很高兴的样子,急急地将我们送门。

  和姐姐一起站在屋外,望着依旧暗蓝的天空,心里忽然有些沉甸甸的。

  “老奶奶……不是很习惯我们来。上次我来更没有话说”许久,姐姐幽幽地说。

  离开奶奶家之后,记者想到的是,我们身边还有多少这样的空巢老人呢?

   在青岛市,据2005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市区独居老人高达11万人,3年内激增2.1万人,空巢户达6.3万户,增加了1万户,即每10户老年家庭就有4户“空巢”。记者见到的奶奶只是这些独居老人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关注空巢老人,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所能做的最基本的应该是关心自己父母和长辈们。请继续关注观海听涛关于大学生与家人交流等情况的调查报告及分析。

记者:刘亚娟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