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开启笼箱
人民网卧龙4月28日电 今天上午10时许,在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海拔2700米的邓山保护站,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学敏打开箱笼,大熊猫“祥祥”迈着轻松的脚步,在众人祝福的目光中钻进竹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首次野外放归人工圈养繁育的大熊猫野,拉开了我国濒危野生动物大规模野外放归的序幕,标志着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基本解决了大熊猫圈养繁育中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等三大难关,使得全国圈养大熊猫种群得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圈养大熊猫种群已达183只,其中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卧龙研究中心)就有103只,补充野外种群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首次放归的“祥祥”为雄性,2001年8月25日生。从2003年7月8日至今,卧龙研究中心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野外圈养场对“祥祥”进行了近3年的野化训练。期间,大熊猫专家通过不间断地跟踪,从行为学、兽医学、营养学、内分泌学等多个方面对“祥祥”进行了艰苦细致的研究。今年2月18日,经国内知名大熊猫研究专家鉴定,认为通过野外生存训练后,“祥祥”已经具备了野外生存适应能力,基本摆脱了对饲养员的依赖,有了领地意识和自卫行为,可以放归到野外栖息地。
据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介绍,“祥祥”放归野外后,专家将通过无线电信号跟踪和GPS项圈定位数据,对它进行研究,为以后人工繁育大熊猫的野化、放归提供借鉴。
赵学敏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祥祥”的野外放归行动不仅标志着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开始从加强野外救护、强化人工圈养阶段转向野外放归阶段,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其它濒危野生动物野外放归工作的正式开始。他透露说,今后国家林业局将相继开展野马、麋鹿、扬子鳄、朱鹮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野化放归工作。
新闻来源:人民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