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海大补充采集

感动社会的海大等高校大学生

作者:赵笛来源:青岛新闻网2006年4月24日发布时间:2006-04-24

字体:

他们,为素不相识之人捐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他们,在祖国的西部倾情奉献;他们,救人之后悄然离开;他们,就是———感动社会的海大等高校大学生

青岛日报讯 在贵州省铜仁地区德江县,有一支来自青岛的支教团,每年8月,都会有新的团员来到这里,接替离开的老团员。从2001年的3个人到2004年的9个人,这些大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克服了气候、饮食、语言诸多方面的困难,将自己的青春洒在了祖国的西部。

他们就是中国海洋大学的西部支教团。

支教团的学生都在德江民族中学担任教师。这里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鉴于实际情况,支教团备课时一般准备两份教案,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教案。他们多方收集资料,向优秀教师学习教学方法,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还组织开展各类主题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通过种种努力,学生们摆脱了原有的自卑心理,重新找回自信,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

陈巍是第四届支教团的团长,担任英语老师。他以风趣的讲课风格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他在课堂上不仅教学生们怎样读书,更教他们如何做人。有一次陈巍因为嗓子失声没去讲课,结果几十个学生自发买了水果来看望他,“看到这群真诚而渴求知识的山里娃,我感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陈巍说。

2005年,响应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的号召,青岛科技大学的邹阳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行动。来到新疆,邹阳目睹当地孩子衣食无着仍刻苦求学的现状后,竭尽全力来资助这些特困学生。但每月700元的工资,即使全部用于资助也只是杯水车薪。于是,他通过网络向青岛媒体、母校师生发出了求助。邹阳的呼吁得到了近300名青岛市民的响应,这些市民纷纷表示愿意捐助这些随时可能辍学的新疆贫困学童。青岛科技大学团委也及时向全校师生发出了爱心倡议,广大师生以上缴特殊党团费、深入社区募捐等方式共募捐助学款2万余元,让100多名孩子的学业得到了保证。

从2003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志愿服务西部的号召以来,青岛各高校志愿服务西部的学生逐年递增,目前已有近200名学生在新疆、西藏、贵州、云南支教。

除邹阳外,李春望也是其中的一个。

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李春望参加“西部计划”到青海后被西宁市城中区建设局接收,从事志愿教育工作。这是有关部门从其所学专业考虑和照顾内地学生的身体而做的决定,但小李却找到主管老师问:能不能让我到基层去?能不能让我到学校任教?对于自己的选择,李春望说:“投身基层、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劳筋骨、磨心志,不断地砺炼成长,这是新时代青年人成才的一条捷径。”“我到西部来,就是为了到基层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如果留在城市,意义就小多了。”在李春望的坚持下,他被调整到青海省门源县从事志愿服务,满足了他到基层的愿望。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