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论天下实事 辩是非曲直——辩论赛概况简介

作者:王慧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6-04-05

字体:

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几乎都要伴随着一场宏大的辩论。从春秋战国直至五四运动,乃至当代的改革开放,从古希腊、古罗马直至欧洲文艺复兴,乃至资产阶级大革命,概莫能外。辩论加深了人们对真理、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促进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人类社会在为真理、为正义的雄辩声中呼啸前进。辩论是对现有文化的批判继承,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沉思考,是对新文化、新事物的开拓创新。辩论是语言的艺术,是智慧的结晶,它如同智慧燧石之间的相撞,必将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芒,它演绎着人类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发扬光大。

 

又是一年樱花飘香的时节,我校迎来了第八届大学生辩论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文件的指导下,全国各大高校掀起了加强大学生自身建设的新高潮。“国运系于青年,兴衰系于学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已经光荣地落在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肩上。强烈的责任心和深切的使命感激励着我们青年学子自觉、自律、自强、自省,主动适应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

 

     辩论看似“口辩”,实为“思辩”、“智辩”。一场精彩的辩论赛,往往会产生许多新思想,撞击出理性的火花,放射出智慧的光芒。它不仅考察辩手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检验辩手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更要审视辩手开掘哲思的本领。所以说,辩论是综合素质的较量,是读书多少的比试,而综合素质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知识积淀和意志锻炼。“功在辩论外”是辩论高手应有的境界。

 

331日开始的本届辩论赛共有18支代表队参加,是一次全校性的大型学术活动。为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合理性、整体性、一致性,使比赛更加精彩,更加生动,更加吸引观众,比赛规则以国际大专辩论赛为参考做了适当调整从而紧跟时代的潮流,增强比赛的激烈性和可视性。新规则强调明理即辩,更多地需要辩手的临场发挥,这样可以适当避免辩手有“背”而来的现象。观众也可以亲身参与比赛,增强了比赛的互动性。值此初赛群雄逐鹿之际,观海听涛和你一起通过关键字认识辩论赛——这场智者的盛宴:

 

比赛形式

 

四对四团体辩论赛。  

 

组队

 

各代表队由以下八人组成:领队一人、副领队一人(正副领队不得兼任辩手)、辩论队员四人,替补队员两人。其中可以有一名研究生。辩手需报名参赛,辩手及领队应按时上交一寸免冠相片一张。比赛当天,各队辩手须统一着装。

 

辩位诠释

 

本届辩论赛采取队式辩论的形式。这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比赛形式。首先,它要求辩手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浑厚的文化功底,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缜密的逻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缺一不可。同时,它也是一种合作的艺术,要求四位辩手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在团结协作中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潜质。

 

一辩:

你是本队的前锋。担任着为本队开篇立论的职责。这首先要求你有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而合理的语言逻辑结构。同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要平实准确避免繁琐和模糊,又要辅之以实例,使其生动有说服力。在表达方面可以灵活运用,如用盘问、反证等形式,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巩固、强化本方立场。此外,本届辩论赛还有对方二三辩对你盘问的阶段。这更要求你的立论逻辑严密、概念清晰,不能给对方任何可乘之机。同时,也在应变能力上对你做了更高的要求。

 

二辩、三辩:

你的第一个任务是针对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进行猜测,以削弱对方进攻的强度,这要求你对对方的辩题也要分析透彻,清楚把握。你的第二个任务是针对对方一辩的立论,对其进行盘问。提问应该有针对性,挖掘出对方立论中的漏洞和缺陷。提问还应注重技巧,所提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复杂,否则对你自己不利。最高明的的问题应是在貌似简单的问话后面蕴藏着丰富的寓意,还可以设置概念或逻辑陷阱,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对方引向误区。在这之后,你将有机会与对方的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的对辩。在这个针锋相对的阶段,你要有明晰的思路和清醒的头脑。既要应对对方的提问,又要保持对语言逻辑的敏感,及时准确地发现对方的疏漏。

 

四辩:


你为队友的慷慨陈词画上惊叹号。你应该擅长逻辑概括,在你的陈词中,始终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你一定不要被浮华的辞藻、无谓的煽情、多余的警句、人所共知的格言限制住,语言只是躯壳,论点才是灵魂。批判要适度,切忌无中生有;升华也不是无节制的,不要把己方观点变成一张画了浓妆的脸。在本届辩论赛中还为你增加了个人发挥的机会,在双方一对一对辩结束之后你将负责驳论。最后,比赛将在你富含感情又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总结陈词中走向尾声。

 

 

赛制

 

本届辩论赛共有18支代表队参加。分预选赛、初赛、复赛、赛区决赛、总决赛等五个阶段。预选赛将在浮山赛区进行,将从4支队伍中产生2支进军初赛。初赛、复赛、赛区决赛将分别在鱼山赛区和浮山赛区进行。总决赛和表演赛将在鱼山赛区进行。各阶段的比赛均为单场淘汰赛。

 

抽签规则

 

1.本次辩论赛将设定种子队与非种子队。

鱼山赛区和浮山赛区将分别把第七届大学生辩论赛鱼山和浮山赛区前两名设立为种子队,

2.浮山赛区的除种子队以外的8支参赛队伍将通过抽签产生4支参加预选赛、4支轮空的队伍。

3.浮山赛区预选赛中获胜的2支队伍和预选赛轮空的4支队伍及2支种子队共同进入初赛。

4.鱼山校区的7支队伍将直接进入初赛,公共管理学院归属鱼山赛区,直接参加初赛。鱼山赛区种子队通过抽签将分别与非种子队在初赛中相遇;浮山赛区种子队将和4支轮空队伍直接进入初赛,其他4支参赛队将通过预选赛争夺另两个初赛名额。

5.初赛及以后各阶段比赛对阵形式将通过抽签一次决定。(见辩论赛对阵图)

 

赛场规则

 

1.自第一场初赛开始起各队不准中途更换队员,一经发现,组委会将有权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取消其比赛资格。

2.对阻挠学生会人员工作者,经劝阻无效的,将被清出场外。 

3.辩手发言期间或将要发言时,观众不得鼓掌打断或阻碍辩手发言。

4.在观众提问阶段,对于每个观众提问的问题,辩手回答时间至多为1分钟(可由四辩外任意辩手轮流发言)。

 

辩论赛流程(由主席执行)  

 

1  辩论赛开始。

2  宣布辩题。

3  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的立场。

4  介绍参赛队员。

5  介绍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

6  辩论比赛。

7  观众自由提问时间。

8  规则评委及点评嘉宾评议。

9  根据会场秩序情况对各队的评判结果与评委的评判结果进行汇总,点评嘉宾评析发言。

10 宣布比赛结果。

11 辩论赛结束。    

 

 

程序细则

 

1.知己知彼

1)猜测立论。正反方二辩就对方可能采取的立论方式及观点进行猜测,先发制人,以达到削弱对方进攻的目的。本环节正方先发言,时间各为30秒。

2)立论陈述

正反方一辩就本方所持观点进行开篇立论,树立起本场辩论赛的核心。先正方立论,后反方立论,时间各2分钟。

2.防守反击

1)盘问阶段

正反方二、三辩就对方在立论阶段的观点向对方一辩进行盘问。二、三辩可轮流提问,但只能由一辩进行回答(一辩站立完成本阶段且不得反问),每次提问不得超过10秒回答不超过20秒。一方不得以提问任意破坏对方答辩的完整性,不得有意阻挠对方提问。主持人有权中止一方过长的提问或回答。盘问先由反方开始,再由正方盘问反方,时间各1分钟30秒。

2)一对一对辩阶段

正反方各选择本方的二、三辩之一参加本阶段的对辩。(对辩过程中双方全程站立)一经选择,中途不得换人。本阶段正反方所选辩手站立轮流发言(正方先发言)。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双方不得回避对方的问题,不得对已经明确的问题纠缠不放,违者扣10分。时间3分钟,双方各1分30秒。

3)驳论阶段

由正反方四辩针对对方观点进行集中反驳,驳论要针对对方在以上几个阶段所持的观点,严禁脱离比赛实际状况的背稿,违者由评委扣其所在队50分。本阶段先由正方进行反驳,时间各1分30秒。

3,短兵相接

自由辩论阶段

这一阶段,正反方辩手依次轮流发言(先由正方开始)。发言辩手落座视为发言结束,同时另一方计时开始。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时间累积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自由辩论提倡积极交锋,不得对重要问题回避交锋。对于对方已经明确回答的问题仍然纠缠不放的,扣10分。自由辩论时间为10分钟,正反双方各5分钟。

4.观众提问

观众分别向正反方提两个问题,辩手每次回答不超过一分钟。观众提问阶段正反方的表现不计入比赛成绩。

5、一锤定音。

辩论双方四辩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若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

 

评判标准掌握(参考)

 

1.团体评判部分

1)审题。对所持立场是否从逻辑、推理、事实等多层次、多角度理解,理解是否充足,推理关系是否明晰,对本方的难点是否有较好的处理方法。

2)论证。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论据是否充分,推理过程是否合乎逻辑,事实引用是否得当。

3)辩驳。提问能否抓住对方的要害,且简洁明了。是否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能否给人以有理有据的感觉。

4)配合。是否有团队精神,是否互相支持,辩论衔接是否流畅,自由辩论时发言是否错落有致,回答是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对方有力打击。

5)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得当、语调抑扬顿挫、语速是否适中,是否尊重对方辩友、尊重评委、尊重观众;表演是否落落大方,且具有幽默感。

2.个人得分部分

1)论。陈词是否流畅,说理是否透彻,引用事例是否得当,是否具有逻辑性。

2)辩。提问是否合适,回答是否中肯,反驳是否有力、有理,反应是否机敏,用语是否得体。

(注:辩手得分只作为个人奖项评审依据。)

 

注:本规则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海洋大学学生会

 

 

[新闻链接]

国际大专辩论会简介

国际大专辩论会的由来

   1986年,新加坡广播局为推广华语的影响和应用,增进本区域高校的交流和友谊,首创了一种新的电视游戏模式——大专辩论会。当时称为“亚洲大专辩论会”,两年举办一次。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应邀参加了首届和第二届“亚洲大专辩论会”,均以优秀的表现夺得冠军。


 1992年,新加坡电视机构总裁访华,提出与中国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亚洲大专辩论会”的设想,并很快达成合作意向。中央电视台青少部主任负责就合作具体事宜与新加坡方面进行磋商,并提议将名称改为“国际大专辩论会”,此提议得到新加坡方面的赞同。1993年1月,双方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协议规定:“国际大专辩论会”宗旨为:促进华语在国际上的普及和应用,展现华语的魅力;促进参赛国家或地区之间、大学之间、青年之间的 思想沟通和情感、文化交流,增进彼此间的友谊;促进国际间电视同仁的合作,使电视具有更大的覆盖性和代表性,提高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国际大专辩论会” 仍两年举办一次,双方轮流承办,节目版权共享。


  首届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新加坡举办,中国派出复旦大学参赛。中央电视台播出全部比赛的七场实况录像后,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掀起了一股辩论热潮,影响至今。

 

       历届国际大专辩论会资料

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1 比赛日期:1993年8月22日至29日
   2 比赛地点:新加坡
   3 参赛学校: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剑桥大学、马来亚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4 比赛结果
   冠军:复旦大学
   亚军:台湾大学
     最佳辩手:蒋昌健(复旦大学)

第二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1 比赛日期:1995年8月17日至27日
   2 比赛地点:北京
   3 参赛学校:香港中文大学、南加州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辅仁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波恩大学、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
     4比赛结果
   冠军:南京大学
   亚军:辅仁大学
   最佳辩手:林正疆(辅仁大学)

第三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1 比赛日期:1997年8月24日至31日
   2 比赛地点:新加坡
   3 参赛学校:首都师范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香港大学 台湾政治大学 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 韩国外国语大学 马来亚大学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4 比赛结果
   冠军:马来亚大学
   亚军:首都师范大学
   最佳辩手:王慰卿(首都师范大学)

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1 比赛日期:1999年8月24日至9月3日
   2 比赛地点:北京
   3 参赛学校:
   A组:西安交通大学、马来亚大学、台湾大学、耶鲁大学澳门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
   B组:艾因夏母斯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那不勒斯大学

 4 比赛结果

冠军:艾因夏姆斯大学
   亚军:京都外国语大学
   最佳辩手:娜佳(艾因夏姆斯大学)


第五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1 比赛日期:2001年8月26日至9月3日
   2 比赛地点:新加坡
   3 参赛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悉尼大学、香港大学、武汉大学、温莎大学、东吴大学、牛津大学、马来亚大学
     4  比赛结果
   冠军:马来亚大学
   亚军:武汉大学
   最佳辩手:余磊(武汉大学)


 

第六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1 比赛日期:2003年9月18日至9月26日
   2 比赛地点:北京
   3 参赛学校:马来亚大学、中山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台湾世新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门大学、墨尔本大学、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和斯德哥尔摩大学
     4 比赛结果
   冠军:中山大学
   亚军:世新大学
   最佳辩手:黄执中(台湾世新大学)

 

第七届国际大专辩论会

 

 

1 比赛日期:2005年8月30日至9月4日

2 比赛地点:新加坡

3 参赛学校:比赛分A、B两组进行,其中参与A组比赛的辩论队,各须至少2名选手拥有代表大学所在地国籍或永久居民身份;而B组的比赛,中文必须为参赛选手的外语。中国此次共有5支队伍参加比赛,它们分别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世新大学。其中,除北京语言大学参加B组的比赛外,其他队伍均参加A组的比赛。

4 比赛结果

A组:

冠军:中国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亚军:中国香港科技大学

最佳辩手:

A组:黄执中(台湾世新大学)

B组:纪韶融(德国海德堡大学)

 

编辑整理:王慧    部分资料来源:校学生会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站关于辩论赛的其他专题:

 

辩论赛专题策划之“名嘴强队排行榜”

深入看辩题,老师做点评

风景这边亦好——看辩论道具之美

我们的辩论赛生活是这样开始的……

校辩论赛总决赛——唇枪舌战的背后


辩论赛精彩辩词集粹(一)——文学院VS法学院


辩论赛精彩辩词集萃(二)——信息学院VS数学系

辩论赛精彩辩词集萃(三)——辩论总结陈词

辩论赛精彩辩词集萃(四)——巧言善战

辩论赛精彩辩词集萃(五)——谈笑风生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