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国海洋环境预警预报技术能力大幅度提升

作者:田小明来源:中国海洋报发布时间:2006-03-20

字体:

实现中国海及邻近海域风暴潮、海冰、海浪、表层海水温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化运行;风暴潮预报居世界领先水平;赤潮预报技术取得开拓性进展。


    随着“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海洋环境预报及减灾技术研究”的完成,国家级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正式建立,我国海洋环境预报及减灾能力因此得到明显提升。日前,这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专家委员会的验收。


    “客观化、定量化、自动化是它最大的特点”,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副主任宋学家介绍说,“这一系统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正式建立,为实现准确预报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加验收的巢纪平院士、李泽椿院士等专家认为,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的建立,从整体上明显提高了我国海洋环境预报预测能力,项目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海浪、风暴潮、渤海三维海温海流、黄海渤海东海表层海温、海冰、海面风场、厄尔尼诺数值预报模式和赤潮统计预报模式,并投入了业务化运行,在海洋防灾减灾中发挥了作用。部分研究成果在沿海地方预报部门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影响。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承担项目任务的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并加以改进等手段,以业务化应用为目标,进行模式研制和预报预测技术研发,研制了同化技术、多重嵌套技术等12项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式、预报方法和技术23项。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初步建立了海洋环境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系统包括数值预报模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以及为数值模式运行提供支撑的配套系统。这一系统的建立,将使海洋环境预报能力大大提高,预报更加准确和及时,防灾减灾的决策依据更加科学,海洋灾害预警技术能力大幅度提升。系统自动化全天候24小时工作,一旦有达到警戒线的情况发生,系统便会自动发出警报,为预报人员准确预报预警、相关部门及时决策和启动相关预案等提供决策依据,为沿海人民减轻海洋灾害损失争取宝贵的时间。


    以风暴潮为例,他们自主建立了覆盖整个中国沿海的高分辨率业务化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对3个计算区域的19次有代表性的台风风暴潮过程进行了后报,90多个站次的后报检验结果表明,相对误差不超过1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模式还在国际上得到了推广。在2005年JCOMM(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国际气象组织与海洋学与海洋气象学联合技术委员会)举办的国际风暴潮、海浪数值预报模式培训班上,这一模式还被推广到菲律宾、越南、马尔代夫、朝鲜等10多个国家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

 

新闻来源:中国海洋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