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无疑是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之一。记者获悉,今年的众多议案、提案多以此为出发点。
报告提出,“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住青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在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力巩固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要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特别是要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公经费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把发展教育放在突出战略地位,高等教育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邵峰晶代表说,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整体上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状态,但教育质量、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等问题比较突出。她提出,在宏观上高等教育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等。在微观上,要正确处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关系:一是规模与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高等教育大众化绝不意味丢掉质量。学校必须抓好质量这一生命线,按照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协同发展的方针,才能办出高水平的教育。二是加快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制度建设是规范管理的保证,高校要以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依法治校、科学决策的有效机制。三是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的关系。要有大局观念,学校发展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力争,必须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面发展,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四是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的关系。要制订好学校发展规划,在发展目标、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长远考虑、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保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刘新国代表认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太少,国家要加大对教育家的培养力度。他认为,当前我国教育事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的主要区别是,高等教育左右着中等、初等教育发展。当前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应对考试,缺少优质教育和全面教育,各类学校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张志琨代表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点解决好学校分布和教育投入不平衡的问题。当前,我国存在有的地方人多学校少、而有的地方人少学校多的不平衡现象,国家对地方学校的资金投入也存在差异,今后应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注意教育资金投入的平衡。此外,她还就助学贷款方面提出了议案。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