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海啸、美国新奥尔良地区海水倒灌引发的一系列灾难,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上海应如何提高对灾害的监测和防御能力?近日,由上海市政协联合政府多个部门和有关高校召开的“海洋安全,上海从哪里做起”研讨会上传出信息,该市将在5年内全面升级有关灾害监测网络,并把监测触角伸至600公里远的大海,使灾害预警时效提高1倍。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局)副局长房建孟在研讨会上表示,目前上海海洋环境监测网的预警时效为24小时,未来5年本市将从卫星、高空、海面、水体、海底对海洋进行立体监测,将“触角”延伸至600公里远的海域,预警时效可提前到48小时。据介绍,为有效防范地震和海啸,上海市地震局还将建立首个海洋深井地震观测站。
房建孟副局长提出要“紧紧围绕上海城市安全应急管理服务,建立起一个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海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起一支能够胜任未来要求的海洋灾害监测预警队伍,从而实施范围网格化、空间立体化、要素多元化、技术自动化、反应快速化和管理规范化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实现业务化运作,以便服务于上海社会与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会议还透露,在大、小洋山深水港、东海大桥、崇明岛等航运、生态和滨海旅游重点区域,将建立岸基观测站,届时可望每小时获得一次精确预报和预警。
新闻来源:中国海洋报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